1.jpg
江苏规划:特色田园乡村设计绘就苏北“诗意栖居地”
2022-05-06 09:54:00  来源: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  
1
听新闻

在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推进中,各地通过建设各种优势特色农产品集聚区引导发展新兴产业,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涌现出了一批极具产业特色的村庄......2021年5月,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启动了淮阴区渔沟镇杨庙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1年多来,项目组全过程陪伴设计,指导项目实施,这个远近闻名的“草莓村”面貌焕然一新,项目组不断挖掘村庄的多面性,让村民们重新以全新的热情,延续对新家园的绵绵之情。

从淮安中心城区驱车向北15公里就是杨庙村。村子周边分布着多条国道、县道,西侧紧邻淮沭河,北部是平坦广袤的农田林塘。

杨庙村久负盛名,昔日繁华热闹——这里曾是明朝皇家驿站,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红色基因的村庄。2019年至今,原老庄台的东部、南部先后实施农房改造,整体以白墙灰瓦的江淮风格打造,通过集聚提升,新旧建筑相对融合,杨庙村成为方圆几里内的人口大村。

绿色果蔬是村里的支柱产业,“红颜草莓”是杨庙的知名品牌,80多户村民从事种植,却依然供不应求,种植面积超过500亩,亩均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成为许多知名超市的稳定货源。如何让村庄扩大自身的特色,展现绵延的人文精神,让富裕的产业村呈现更多的情怀寄托成为了设计的焦点。项目组初步规划,要把杨庙昔日的“精气神”彰显出来,在人文历史展现、特色风貌塑造等方面下功夫,让村民参与到“美丽家园”精神内核的建设中来。

特色产业强基 以知名品牌促进“莓”好家园

为重焕村民心中家园曾经的风采,规划从“强化产业延伸、挖掘文化特色、精心设计场所”多方面发力,让“特色”+“田园”+“乡村”叠加演化。

设计提出“红颜果乡·绿色农庄”的主题定位,绵延乡村特色,增值“莓”好时光,以“红颜草莓”为依托扩大现有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品牌同时带动火龙果及有机蔬菜种植、食品加工、休闲农业等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将杨庙打造为绿意盎然的生态村庄,更是集销售、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场。

基于“三块地”改革,引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通过村庄内低效工业的更新置换,在草莓园入口处打造草莓销售市场和果蔬加工厂。市场内设置草莓展销、零售、儿童休息娱乐、简餐、配套服务等满足游客草莓购买、采摘体验、就餐休息等游览需求,确保杨庙“红颜草莓”品牌根植强基。

精用村庄建筑 以主题场所融汇内外活动

杨庙村建筑布局整齐,分为四个组团。规划在每个组团内部结合水塘打造小游园为村民提供情感融合场所,让新老庄台的村民在休闲游憩中延续乡情。同时,将位于原党群服务中心及北侧废弃工厂进行整体改造,打造成集养老服务中心、民俗展览馆、民宿于一体的建筑组群,形成两个庭院供老人休闲交谈,也可做为民俗展览馆的临时室外展场,让慕名而来的外地人进一步体会村庄文化与生活。

同时,村域的采摘园内利用大棚间的菜地,合理划分地块提供绿色食品、农业科普、农耕体验场所和设施,在节点处增加草莓、火龙果等卡通形象雕塑,在大棚表面增加果形卡通雕塑和墙体彩绘,增加采摘园活泼的互动氛围,将采摘园打造成为一个可游可赏的乐园。

营造乡村场景 以物质空间承载历史人文

在乡村场景营造方面,通过景观小品、墙体彩绘、宣传告示、标识系统等方式体现村庄根植深厚的地域文化。采用本土材料,打造还原历史的场景,通过收集废弃的石磨等农具塑造历史文化、时代印记、产业特色并存的乡村空间。

在节点的细化设计方面,对村庄入口节点、滨河道路、围墙立面、水系驳岸等空间进行分项分类的主题设计,让杨庙的文化与记忆在各类空间有效地得到展现和传承,向往来的游客诉说杨庙的内在气质和厚重历史。

基于杨庙村优良的村庄治理经验,项目组还为村民策划举办一系列活动:党员示范义务劳动、“我的村庄我做主”村民讨论会腰鼓队、“最美庭院”评比......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力、增强村民凝聚力。在改造的建筑群组中开设老书记讲堂、村史馆,通过人才与党建团建相结合的形式,吸引更多企业单位支部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助力产业链扩展的可能性,将老书记的事迹、“杨庙经验”向淮安乃至整个苏北地区进行推广。

在“红颜草莓”特色产业强基之上,项目组强化产业延伸,挖掘文化特色,精心设计场所凸显人文特色,输出自治经验让村庄的自然风貌和乡土文化得以彰显,实现了内外兼修的综合发展。现如今,这个承载盛名和荣光的村落通过村庄空间的拓展、特色的产业优势,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前列,也期待着根深蒂固的内在气质能延承下去。

标签:江苏规划;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
责编:蒋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