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苍生”,这是每一位防疫“战士”最真实的写照、最诚挚的独白。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诠释了大无畏的抗疫精神。在这个特殊的防疫“战场”——栖霞区隔离医学观察点,同样有着一群默默坚守的人。
我们肩负重任
3月17日中午11点,已经冒着大雨在封控区文康苑采集了一上午核酸的19名医护人员又接到另一个紧急任务——请原地休整后立刻前往白金汉爵隔离酒店为密接、次密接人员进行核酸采集。接到任务后的医护们又继续马不停蹄、义无反顾地奔赴白金汉爵隔离酒店。
抵达隔离酒店的他们,立即参与到隔离酒店的后勤人员、消防消杀人员的手卫生及穿脱防护服的培训中。下午,531名被隔离人员陆续入驻。
![](./W020220330372614949210.jpg)
录入、核对隔离人员信息,医务人员们经常忙碌到深夜
白金汉爵隔离酒店是本次被隔离人数最多的点,从老年人到襁褓婴孩、从孕妇到幼儿园师生……为保障他们的安全,医务人员进行了不同的任务分工:信息组高苗、姚玉婷负责收集、录入并核对所有隔离人员的信息、安排检测时间;感控组刘君、管洁负责感控培训,对当天出现的院感问题进行反馈督查;健康观察组沈慧远、张娜负责人员健康登记、既往史、用药史的收集;物资组马强负责工作人员的防护物资保障;转运组陶涛负责工作人员及隔离人员外出就医的转运工作。
物资组马强的爱人是尧胜社区基层抗疫工作人员,家中两个孩子,最小的只有2岁。爱人因为工作繁忙,也无暇顾及家庭,孩子只得托付给老人照顾。信息组姚玉婷的父亲虽然体弱多病,无法得到女儿的照顾,但却全力支持女儿的抗疫工作:“抗疫是国家的大事,你安心工作,一定要服从安排!”健康观察组的沈慧远由于任务紧急,刚来隔离点时生病要吃的药物还没来得及带就上了战场。他负责每日收集隔离人员的健康资料。在发现其中一位小朋友患有支气管肺炎时,赶紧和定点医院对接,与陶涛一起安排将其转运治疗。
![](file:///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199.tmp.png)
![](./W020220330372615017782.jpg)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医务人员一边采集核酸,一边对他们进行着心理疏导、加油鼓气。2071号隔离房间只有2个月大的婴儿对普通奶粉过敏,需要水解奶粉,高苗亲自把奶粉送到了隔离房间。6岁的小朋友要解除隔离了,临走前对管洁说:”谢谢阿姨,你们辛苦了!
![](./W020220330372615043107.jpg)
在白金汉爵隔离酒店支援的第一批医务人员还在井然有序的战斗着,黄春芳、李芳、嵇媛、杨剑、曹兆流、肖云第二批支援人员相继奔赴而上……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栖医儿女。
零距离的忠诚
3月16日深夜2点,外科主治医师刁建华、检验科主管检验师徐云、妇产科主管护师陈杰、康复科治疗技师姜伟一行4人连夜前往全季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执行为期一个月的隔离人员检测任务。
安排在全季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隔离人员均是来自中风险区的新冠病例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四人刚赶到酒店还没来得及休息,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和核酸采集工作中。24个小时的不眠不休,一项项工作在紧张的氛围下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当晚一例隔离人员检测数据需要复核,需要立即进行鼻咽拭子采集、血液检测和环境采样。检验科主管检验师徐云主动站出来,承担起了血液采集工作。
![](./W020220330372615080220.jpg)
隔离点的工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繁杂的工作却容不得半点马虎,常常需要工作八九个小时不停歇。来自马群的同行累倒了,刁建华接替了组长的位置,在每天负责核酸检测的同时,还兼顾着每日工作安排、收集上报、病人转运等工作。
来自康复科的年轻小伙姜伟除了每日的核酸采集工作,还要整理解除隔离告知书、居家隔离承诺书。他和徐云、陈杰一起,每天负责给采集管进行编码,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付出十分的耐心与毅力。
![](./W020220330372615120328.png)
从早到晚,隔离点的工作既是步履匆匆又是有条不紊。密接的隔离人员,从接触阳性患者的7天时间内,每天都要进行核酸采集和随身五样物品的采集;次密接的隔离人员第一天、第四天、第七天,每人及随身五物都要采集,这就意味着采集人员每天的采集工作持续很长时间,隔离衣一穿就是七八个小时。他们防护服脱下来的时候,皮肤泡肿、衣服挤得出水。
隔离点的每一个好评,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陈杰告诉我们,偶尔采集工作持续到了深夜,医务人员夜里敲隔离人员的门都觉得不好意思,但他们却一直在感谢我们,这种相互鼓励、互相支持的感觉,很让人动容。
隔离时间满,隔离人员陆续离开隔离点开始接下来的居家隔离,今天晚上,全季酒店接到任务又将迎来27个密接、次密隔离人员,任务依旧艰巨、工作又将持续到深夜……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特殊的“流动”隔离点
3月20日晚上8点,外科主治医师俞德才、急诊病区的护士项一铭接到紧急任务,带着使命奔赴了欢乐谷智选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不过,这个隔离点有些特殊,住着一群“流动”的隔离人员!他们是负责转运隔离人员的司机师傅,白天出车,晚上就住在隔离点进行闭环管理。
![](./W020220330372615277533.png)
俞德才作为隔离点医疗组组长,带领项一铭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为师傅们每日集中进行采样,遇到出车未归的师傅,穿着隔离衣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W020220330372615354258.png)
同样都是为隔离群众服务,俞德才体恤他们的辛苦,与酒店和工作人员商量后,决定把为工作人员准备的微波炉送到隔离区,让半夜出车回来的师傅们也能吃上一口热饭!“他们面临的风险比我更高一些,而且每个人作息、饮食的时间点都不固定,我想为他们做些事情。”
除此之外,为了规范师傅们穿脱隔离衣流程,他还联合院感人员为每位师傅转发了规范穿脱防护服教学视频,并用微信、电话及时进行指导。刚刚,俞德才所在的隔离点接到了准备接收隔离人员的任务,真正的挑战就要到来,他们已经做好了检测物资及环境消杀的准备,随时准备新一轮的应战!
![](file:///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9A1.tmp.png)
贡献一己之力
3月11日,麻醉科主治医师李丹丹、一病区护士曾嘉妮受命前往昆山机场,负责归国人员的发热检查、行李消杀和核酸检测任务。工作之余,李丹丹想念父母、儿子的时候,经常会和他们视频排遣思念之情。她笑着说道“作为医务人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贡献一己之力!”
![](./W020220330372615471445.png)
自1月10日至目前,医院已陆续派出3批次,3医3护共6人参与昆山隔离点,负责归国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批次的杨志富获得“守牢东大门”防护用品规范穿脱标兵评比“防疫标兵”;第二批次何坤、周惠获评“防护服规范脱卸优秀标兵”;周惠被评为“防护用品规范穿脱标兵”。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驻点的医务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这群“勇敢者”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与隔离群众互相鼓励,携手共渡难关,演绎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战疫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