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创新“公园营城”理念 江苏规划探索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新样本
2022-03-29 17:38:00  来源: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  
1
听新闻

从山水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再到美丽宜居城市,人类对“理想城市”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和宿迁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背景下,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对宿迁市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展开创新性研究,探索编制出《宿迁市生态园林体系规划》。结合城市特色和发展需求,省规划设计集团为宿迁市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出“无界公园城市”的创新思路。

创新规划,构建服务“自然-人-城市”的生态园林空间体系

作为创新型规划,省规划设计集团从绿地的服务对象视角对宿迁市城市绿地分类进行再思考与探讨,提出服务“自然-人-城市”的生态园林空间体系。

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要求,依托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大国土空间类型,建构起生态保护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城镇蓝绿空间的生态园林空间体系。生态保护空间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为主;农业开敞空间则是以永久基本农田为主;在中心城区层面,重点聚焦蓝绿空间。

在市域层面,规划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运用RS、GIS等技术手段,构建宿迁市生态安全格局,提取市域潜在生态廊道,拟选市域绿道线路,构成生态园林空间体系的绿楔、绿环、绿廊等,形成“两河联两片,蓝脉织绿廊”的市域生态园林空间结构,将城市绿地与城市外围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有机连接,将自然要素引入城市,有利于奠定更好的城市发展格局,更好的为城市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

市域生态园林空间结构图

在中心城区层面,规划以城镇蓝绿空间为主要载体,构建“一山一湖两脉,十廊廿苑百园”的生态园林空间结构,并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的服务对象、实际使用功能、所处位置、规模及形态进行分类,划定公园游憩空间、绿色防护空间、生态服务空间和河道水体空间4类空间11类绿地。

“五个力”策略,提升完善生态园林功能与治理体系

通过对中心城区现状蓝绿空间进行体检评估,规划提出“潜力、能力、活力、引力、魅力”五个方向的功能提升策略,旨在重点加强宿迁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生态、游憩、景观、健康、文化五个方面的功能指引。同时,针对性地规划一系列建设项目库、功能提升工具箱和绿色宜居建设示范街区,系统提升宿迁市中心城区生态园林空间的整体功能,科学指导各类蓝绿空间的有序建设。

五大功能体检评估分析图

以宿迁市古黄河、中运河等水系为主脉,构建城市联通内外的生态网络骨架。联通其他城市水系,通过水系廊道和滨水绿化廊道网络形成水绿相依的城市生态基底。河流廊道交汇处放大生态功能,形成生态节点,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功能。

游憩功能提升主要从公园游憩空间体系完善和游憩功能配置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丰富城市公园游憩空间类型体系,支撑宿迁市无界公园城市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构建绿道体系,串联公园游憩空间、绿色防护空间、生态服务空间及城市公共活动场所,激活城市蓝绿空间活力。

游憩功能提升工具箱

构建点、线、面多要素的城市景观风貌体系,提出城市功能片区绿化景观特色以及滨水、沿路等绿化景观界面的营造以及重点景观风貌节点的建设;从城市绿地防灾避险体系建设、清风廊道建设、体育设施配建等方面,提升城市安全与健康效能;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擦亮酒文化、楚文化、运河文化名片,打造文化环线,彰显宿迁无界公园城市的魅力。

《宿迁市生态园林体系规划》是贯彻“公园城市”营城理念,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开发保护要求,响应新发展阶段城市园林绿化江苏倡议,引领“生态园林城市”时代的规划探索。

宿迁市生态园林体系化建设是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规划提出的生态园林体系的内涵与框架、指标体系等内容也为江苏省其他城市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示范。同时也为宿迁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创新提供有效支撑,对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园林行业高质量发展有示范引领作用。

标签:生态园林城市;宿迁市;公园营城
责编:蒋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