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电社区华新支部92岁的高龄党员董其铭主动请缨,跟支部党员分享解放前的南京电照厂以及解放战争中的护厂历史。一场“华电人说华电史”的冬训党课,深受支部党员好评!
董其铭,1929年7月出生,1947年3月进南京电照厂,1950年2月入团,1955年4月入党,党龄65年,1989年10月在离退休办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休。一位解放前就进入华电厂的毛头小子,一干就是43个年头。他曾荣获南京解放前有功人员、厂二等功、技术先进、《新华日报》模范通讯员等称号。1956年,时任三车间工段长兼车间工会主席的董其铭和母亲(厂家属委员会主席)在北京双双受到毛主席接见,在厂里一时传为美谈。2009年,南京解放60周年,《金陵晚报》独家报道了董老。2012年,《现代快报》记者前后五次来到董老迈皋桥的家中进行采访,董老送出了他1948年时在厂里给灯泡烧丝、装钩、封口和研制日光灯的珍贵照片。
![](./W020210312340761707555.jpg)
党课上,董老从自己18岁在南京电照厂当一名灯泡烧丝小工讲起,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时光荏苒,董老将一生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华电,献给了社会主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他见证了中国第一支日光灯在南京点亮。南京电照厂当时是一家官僚资本家企业,生产产品除了电子管,就是那种最简单的普通照明灯泡,一个玻璃泡加一根灯丝,董其铭的工作就是把滚烫的、直直的钨丝一圈一圈绕成弹簧状。70多年前,电灯是小康家庭才用得起的奢侈品,而且功率小、不够亮,一到晚上,整个南京城都是一片昏暗。
![](./W020210312340761759049.jpg)
在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前夕,南京电照厂的厂长沈良骅带领工人们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一支由72人组成的护厂队伍,董其铭就是其中一员,也是至今为数不多健在的一位。他们成功将核心设备保护了下来,为新中国的真空电子工业留下了火种。讲到这里,董老凝视着会场后方,回忆着说:“那年代真苦,护厂巡逻不拿钱,天冷没衣加,要问为什么?就在等天明!”终于迎来了解放,厂里迅速复工复产。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南京电照厂的大型彩灯车出尽了风采,在柴油发电机的供电下,灯泡将四周照得亮如白昼。1951年,南京电照厂开始研制荧光粉。1952年4月,成功试制出了一批青白色、橙黄色、粉红色和黄色的单色荧光粉,中国有了自己的荧光灯。1952年6月25日深夜,首批国产日光灯在南京电照厂诞生,全厂年轻人在厂院子里兴奋地又唱又跳,董其铭也跟着一起跳起来,连鞋子都跳掉了。1952年7月1日,首批国产日光灯诞生的喜讯在《新华日报》显著位置刊登,为党的生日献礼。
回忆至此,董老激动得有些哽咽,全场响起了掌声。参会的党员几乎都是华电厂的退休职工,他们的华电情怀深厚。尽管他们退休了,但是退休不退岗,继续为华电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防疫志愿少不了他们,文明创建缺不了他们,人口普查也离不了他们!
![](./W020210312340761796500.jpg)
一场“华电人说华电史”的深情党课,勾起了党员们的回忆,记忆的轴线从他们的心中慢慢拉开,党员们各自讲述着60、70、80、90年代以及新时代华电的过去和现在,忆苦思甜,不忘初心。大家表示,一辈又一辈共产党人的奋斗,才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要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