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循环”蹚出生态致富路
3月26日下午,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街道佟圩居委会,全国人大代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渔樵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路路正和村民们在一片碧绿的水塘里“淘金”——从一排排蔬菜“浮床”上采摘水芹菜。
连日来,姚路路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道,用群众听得懂、接地气的语言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姚路路深受鼓舞。近年来,渔樵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姚路路带领下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探索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新模式,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出于对农村的热爱,姚路路大学毕业后回乡养猪创业。养殖业最大的难题就是粪污处理。粪污经过干湿分离后,干粪作为有机肥可销售或供给当地村民种地用,但废水很难处理。姚路路坚持“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理念,2017年成立合作社尝试“自身造血”,用农业的方式解决农业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她探索出自然水体、无土种植的生态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畜禽菜鱼生态循环、多层次种养“渔樵模式”。
“养殖产生的粪肥水,通过发酵转化为种植水生蔬菜的有机肥料,蔬菜摆在自制的‘浮床’上,在水面上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等。”姚路路说,在水下还套养了耐低氧、耐肥水的鱼类,形成绿色可循环的产业产品体系,产出绿色高品质水生蔬菜。
生态循环立体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净化水体,还产生了很多收益。“亩产6万斤水芹,亩均效益2万元。”姚路路说,为了把这种新型种养模式推广开来,她组建营销团队,在宿豫、沭阳以及南京、淮安等地成立分公司。目前,温氏、正邦、正大、益客、德康等国内龙头企业已引用“渔樵模式”,形成100多个推广点2万余亩种植面积,带动百余人就业。“我今年62岁,在合作社里工作6年多,平时主要采摘水生蔬菜和制作‘浮床’等,每月能赚2000多元。家门口上班顾家、赚钱两不误,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村民谢荣娥笑着说。
佟圩社区业兴民富的喜人景象,是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乡村振兴、聚力强村富民的生动缩影。2022年,该区启动实施“头雁竞飞”振兴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编排实施村级领办、村企联建、党员带富、返乡创业“四类项目”30个,积极探索“支部+产业项目+农户”发展模式,促成菁和轩现代农业园等4个亿元项目成功落户。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是我的使命。”姚路路说,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农村所拥有的不单是用于耕种的土地资源,而且是多样化的生态资源,是可以将农产品加工、养老休闲、文化旅游等多产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新沃土”。如今,越来越多“新农人”投身农村广阔天地,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我将努力带领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推进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撸起袖子加油干,用产业发展兴农富农。”记者 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