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乡村振兴 > 正文

0

农民合作社变村民“致富社”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23-04-03 17:17:00

六合水芹、沛县牛蒡、金湖芡实、太湖三白、高邮咸鸭蛋……3月31日,在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第十五届江苏省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会上,来自全省200家农民合作社的330余种名特优农产品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绿色生态,回归农产品立身之本

上午9时许,记者在展厅看到,现场气氛热烈,早已挤满了慕名前来选购的“吃货”。摊位上各类农产品琳琅满目,市民们有的咨询品尝,有的排队采购,拎着大包小包收获满满。“我这袋子里绿的黄的红的都有,这边东西既新鲜,品质还好。你看这一大袋红豆绿豆组合装才12块钱,去农贸市场没个30块买不下来的。”孙大妈向记者展示完“战利品”,又奔向了肉品区。

泗阳县农大养兔专业合作社的展位在入口左侧,负责人沈洪流正忙着为前来选购的市民介绍和打包产品。他已连续参加几届展销会,此次带来的“玉卯”牌小芦鸭,开幕当天上午已销售近万元。沈洪流捧起鸭子热情地介绍,“我们的鸭子在生产过程中承诺五个‘不加’,即不加亚硝酸盐、化学香精、色素、防腐剂和味精,保证绿色安全。平常卖52.8元一只,今天100元3只,来买的好多是回头客。”

记者看到,某展位前堆放着上百只掌心大小的新鲜松茸菇,旁边便是检测报告。“松茸菇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需要原生态无污染的林地,且季节限定性强,同一块土地种过一茬第二年便不能再种,属于珍稀名贵的菇类,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疗价值。”邳州市亚森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孝果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现有1500多名社员,平时主营红枫、海棠等花卉苗木,因展会不便携带,所以带来了林下种植的松茸菇,光这一项年销售额就达到100万元。

“我们茶园的茶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来经营管理,品质优良,根本不愁销路。”谈起合作社的茶园,今年47岁的汪月霞语气中满是自豪。此前,在外经商多年的她主动放弃不错的生意,回到家乡开垦荒山。2010年,她成立了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8个自然村112户茶农吃上了“茶叶饭”,茶农年均收入超万元,其注册的“水台月芽”“水月雨”品牌荣获“江苏农产品品牌”、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特等奖,产品持有绿色食品证书。

电商助力,线上线下销售忙

“各位网友,今天的鲜切花来自连云港双店镇。我现在手里拿的郁金香有黄色、橘色、红色等多种颜色……”记者看到展会一角专门架设了带货直播间,连云港鲜切花、无锡鲜笋、六合水芹等纷纷出现在聚光灯下,两位主播现场向网友悉心推介。

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副处长杨永康介绍,以往展销会都是线下,疫情期间临时改为了线上“云展”,今年是头一次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举办,线上集中展销将持续一个月。此外,京东电商平台开通了中国特产·江苏苏合优品特产馆,将部分优质特色合作社产品转为常年展销。消费者既可以来线下面对面选购,也可以线上“零距离”挑选。

连云港东海县双店镇鸿顺鲜切花专业合作社展位前,颜色各异的鲜切花各美其美。该合作社理事长吴南京介绍,为了提升曝光度和销量,合作社近年来坚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其创立的自主商标“垚鑫花匠”,与全国各大鲜切花批发商密切合作,产品远销广州、上海、郑州、武汉、乌鲁木齐等城市。此外,也在淘宝、邮政直播、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网络销售可以和市民直接交易,减少了批发商和花店两个环节,比花店价格更实惠。”

“目前通过电商平台每天销售各类禽蛋60多万个。”这是电商带头人、泰兴市分界镇鹏程禽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鹏的骄人成绩。如今,除了鸡蛋,大米、甜豌豆、绿花菜……只要是农产品,都上了周鹏的销售平台。不久前,他凭借一年卖一亿枚鸡蛋登上央视二套《生财有道》栏目,把他的生意经娓娓道来。在他的指导引领下,当地许多农副产品经营主体纷纷走进电商,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电商经营主体已达17家。

品牌“出圈”,产业链逐渐延长

在连云港展位前,记者看到许多市民围在展柜前扫码付款。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副会长、连云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王统扬,从展会开幕起就一直在为市民热情介绍连云港特色产品,随手拿起一件产品,他都如数家珍。

“我自己就创办过‘老海边’牌煎饼,并建立了‘老海边’加盟连锁机制,我相信做好品牌能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2007年,王统扬成立了连云港赣榆苏合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社,宗旨就是带领合作社成员,整合地方特色农产品,通过传统工艺加工,统一进行品牌创建,一起走向市场。“我们的目的是抱团取暖,合力打造连云港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今年不仅是展销,我们还和邮政公司签订了合约,回去以后就抓紧实施订单化生产。”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金谷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缘三江”牌荞麦米入选过江苏好杂粮十大品牌。董事长郭德林介绍,目前合作社承包了约3000亩土地种植荞麦,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销售等服务,致力于打响大桥荞麦品牌,通过多渠道销售,最终与农户分红。

为做大做强荞麦产业,前不久,合作社还邀请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胡新中教授,实地调研荞麦生长情况,给荞麦深加工出“金点子”。“专家助力,荞麦产业发展未来可期。”郭德林说,合作社正在购进精良加工设备,提高荞麦制米和制面技术;加强荞麦营养、保健的研究,研制保健、药用食品;加工荞麦酒、荞麦醋,形成系列产品;利用荞麦花、茎、叶等提取苦芦丁,提高荞麦附加值。

“以前村民觉得茶叶不值钱,像茶园修剪都无人管护。现在大家看到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可以提升综合效益,都积极主动加入到合作社中来。”汪月霞介绍,2018年,合作社引进南昌大学付桂明教授的技术,成功利用夏秋茶制作出口感细腻香浓的抹茶。2019年,合作社又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发抹茶系列产品,获得第一批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该产品的成功推广,解决了厂里一年歇三季的状况,按年产夏秋抹茶100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可达2000万元,年利润达775万元。记者 林杉 谭倩文 颜颖

标签:

责任编辑: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