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江苏淮安: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地标”城市
2021-01-05 09:31: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1
听新闻

大运河,绵延千里,历史悠久, 沟通南北,穿越古今。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牢记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先导段、示范段、样本段”和“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要求,聚焦“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定 位,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使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真正成为淮安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的重要支撑、重要品牌。

王昊 摄

高位推进 绘就发展蓝图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今年3月,淮安市组建“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作为市级管理协调机构,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统筹规划、督导推动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此举为全省首创。

淮 安市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指标考核体系,编排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健全完善督查督办、协调会办、沟通联络、信息通报等推进机制。规划以 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主线,着力构建“五园三带十点”主题展示区,形成大运河淮安段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

今 年3月,《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这是全国运河沿线城市第四部、江苏省第一部专门针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条例》针对大 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保护范围,理顺了保护职责,规范了规划编制,实行了保护名录管理,为大运河文化 遗产保护提供法治保障。此外,淮安市成功组建大运河(淮安)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为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王昊 摄

精准发力 重抓标志项目

“游 京杭运河、览漕运文化、看河工奇观、赏江淮风情”。中国水工科技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国漕运城、河下历史街区竹巷西街片区、蒋坝河工风情特色小镇、 清江浦1415街区……依托大运河沿线丰富文化遗产,淮安市因地制宜,启动多项标志性建设项目,为古老的运河注入新时代气息。

水 工文化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丰富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内涵,更好地呈现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水利工程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淮安市按照“高起 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利用”思路,启动中国水工科技馆规划建设。中国水工科技馆项目已列入省大运河文化公园重点建设项目、市重大项目投 资计划和中心城市建设计划项目,占地面积416.2亩,建筑面积约16.4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8.922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为板闸遗址公园,二期 为中国水工科技馆本体,三期为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大 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打造的中华文化重要标志、重大文化工程、重点创新项目,重点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化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 理运营,通过建设“城市里的公园”,将淮安打造成为“公园里的城市”。目前已完成清江大闸、总督漕运公署两个核心展示园的设计方案和其余“三园三带十点” 点位初步梳理及布点工作,年底前将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清江大闸核心展示园、总督漕运公署核心展示园形象识别系统导入工作。

干石泉 摄

培根铸魂 扩展品牌效应

淮安市深入挖掘大运河淮安段特色文化,着力打响“运河之都、水城淮安”城市品牌,彰显“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城市特质。

打 造品牌活动。成功举办淮安市首届大运河龙舟公开赛。主办以“涌动运河,醉美淮安”为主题的全国A级赛事2020年中国·淮安大运河铁人三项赛,来自全国各 地参赛总人数达700多人。成功举办第二届大运河文旅博览会分会场暨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来自运河沿线8省(直辖市)30个设区市 110余项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展演,吸引了35万人次市民和游客参与。

推 进文化传承。持续开展大运河水上戏曲非遗项目展演,拍摄淮安运河宣传片,制作电影《少年周恩来》、创作《金堤永固》等文学作品,推进《大运河口述史》影像 数据库项目,黄梅戏《第一山》等运河文艺作品创作展演,取得良好效果。组织开展著名作家“运河之都”淮安行采风活动,国内10位文学大家齐聚淮安,参观考 察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即将推出一批宣传淮安运河文化的精品力作。央视摄制组先后两次来淮拍摄《大运河》系列纪录片,预计年底播出。

强化遗产保护。完成洪泽湖大堤菱角塘段、周桥大塘段生态修复和文化展示方案编制。筹划成立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旨在更好地推动淮安大运河文化研究宣传,为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提供理论保障和智力支持。

标签:
责编:梅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