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重点资讯 > 正文

0

徐州加快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来源:新华日报   2023-02-16 15:02:00
2月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时,同样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重大战略目标。

记者 杨琦 岳旭 张涛 陈彤 通讯员 田勇 2月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时,同样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重大战略目标。

“走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在近日召开的徐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提出,作为农业大市,徐州有条件、有优势、有能力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中走在前、作表率。

农业高质高效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着重聚焦粮食安全议题,并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各项任务之首列出。过去一年,徐州深谙“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硬道理,推进农业生产走向高质高效,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沛县敬安镇,江苏苏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海涛带领团队,仔细分析记录“苏润509”线椒的口感、抗病性等数据。去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高屯村用苏润种业培育出的“苏润509”线椒迎来丰收,亩产首次超一万斤。

在睢宁县睢河街道伙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修了15千米的水渠、6千米的水泥路,原本种不了水稻的农田现在不但能种,而且效益也比原来翻了一番。

在贾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先进的高架基质栽培技术、水源净化浇灌系统,让草莓喝上了“生态水”。园区配备草莓培育实验室,通过草莓种苗脱毒与草莓三级育苗体系,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种上了无病害、种性纯、产量高的“科技苗”。

去年,徐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实现稳定安全供给,落实粮食面积1153.92万亩、实现总产100.48亿斤,创历史新高。播种蔬菜615万亩,实现总产2050万吨,面积和产量稳居全省第一。出栏生猪416万头,总量位居全省第二。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吨粮田”69.4万亩,4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名单。

持续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8%、超过省定目标。

数据显示,徐州是全国21个粮食产量过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产出了占全省1/3的蔬菜、1/4的水果、1/5的生猪,徐州的大蒜、牛蒡、银杏、肉禽、板材等一批产业在省内领先。

今年,徐州将全面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提出加快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农机装备智能化、设施农业高端化、冷链物流体系化,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徐州将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100亿斤左右。加快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粮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3.29 万亩、改造提升27.6万亩。推进8.8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24万头左右。

乡村宜居宜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宋乐伟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说:“我们要建设的区域中心,既要有繁华的城市,又要有繁荣的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充分激发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的功能,把农村蕴藏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让乡村变成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能真正令人信服、更具吸引力和带动力。”

沿黄河故道布局,吾爱山谷、茶旅小镇、吕梁水街等农文旅融合项目串珠成链、连片成景……近年来,铜山区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沿新环城路布局五环路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展示带,沿黄河故道发展城市生态休闲功能带,省市特色田园乡村达16个、美丽宜居乡村达280个。

过去几年,睢宁县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发力,农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100%,县镇村农村物流服务点覆盖率达100%,全县“户户通”道路占比91%,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8%,行政村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亮化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保洁作业体系覆盖率、集中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按照“整治达标村全覆盖、25%的美丽宜居乡村、5%的特色田园乡村”的目标要求,新沂市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速推进44个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建设,全力改善1.5万户住房条件,新建社区全部达到“五通十有”标准……

这些年,徐州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成功举办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6个,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发展类村庄占比超过了93%,去年又新增65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乡村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正逐步走深走实。

今年,徐州将继续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加快构建“集体主导”的空间秩序、“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集约高效”的空间经济。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徐州提出年内新建改造农村户厕17.8万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2%、垃圾分类试点镇街占比超过50%的目标。统筹抓好特色田园乡村和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徐州将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提升乡村风貌,年内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50个。

农民富裕富足

“杨书记,你快看,这蒜芽儿长得真好!”2月10日,在邳州市铁富镇育才村银杏林下试验田,村民薛丙霞揭开篷布,兴奋地向该村“第一书记”杨夫垒展示自己培育的独头蒜。去年以来,省委驻邳州市乡村振兴工作队瞄准该市银杏产业特点,联合地方党委政府,多次走访省林业局、南农大、省农科院等部门单位,通过探索银杏林下试种,助力村集体和村民的口袋“鼓”起来。

“我们分四个批次在邳北3个镇的近10亩银杏林下土地试种羊肚菌、独头蒜等作物,目前长势良好,预计5月进入收获期,亩均利润近万元。”杨夫垒充满信心地说。

近年来,徐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的指示要求,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占全省1/4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如期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

在新沂市马陵山镇小周村,百余亩菊花竞相开放,大棚田埂里,工人们娴熟地摘下一朵朵菊花,一派繁忙景象。“今年菊花行情好,一亩地可采摘6万枝鲜花,一枝花价格能卖到1.2元左右。去年,我家15亩地收入达到20万元。”菊花种植户相鲁苏高兴地说。

小周村党总支书记张翔宇表示,依托菊花产业,该村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发展新路子。“我们将进一步升级产业布局,打造新沂品牌,完善智能化全流程管理跟踪服务。”

从田间地头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徐州的乡村振兴之歌愈发嘹亮。2月12日,在贾汪区马庄村香包小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香包艺人邵飞艳正教村民缝制香包的技巧。“村民在这里免费学习,学成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就可以领取原料拿回家加工缝制,村里对其制作的香包进行收购。”

去年,马庄村将原有的香包小院,升级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提供香包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义务理发、洗衣服等多项便民服务内容。目前,马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整合了5大类平台、17个阵地,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

“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是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核心理念。去年8月以来,贾汪区深入推进“两在两同”我先行——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新建自然村、小区、学校、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70余个,将志愿服务和服务阵地前移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切实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截至目前,徐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县镇村全覆盖,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71.6%。当前,该市深化推广“马庄经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水平,打好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攻坚战,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推动实现“富口袋”和“富脑袋”双赢。

标签:徐州;农业;粮食

责任编辑: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