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重点资讯 > 正文

0

农业社会化服务“三问”

小田怎么变大田? 小户怎么变大户? 标准不一怎么变标准统一?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宋晓华   2022-11-03 11:38:00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在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答案。农业社会化服务背景下,如何答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之问?近日,记者来到田间地头实地探访,对话农民、村干部、企业和相关部门,寻找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合理路径。

2日,如皋市磨头镇董堡村,收割机正在抢收成熟的水稻。 徐慧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在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答案。农业社会化服务背景下,如何答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之问?近日,记者来到田间地头实地探访,对话农民、村干部、企业和相关部门,寻找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合理路径。

1问:小田怎么变大田?

秋天的乡村,成排的乌桕黄的、红的、绿的叶子相互交织,俨然文艺大片里的镜头……道路两边,是看不到边的金黄的水稻。泗洪县界集镇农村工作局局长张浩德指着一片2000亩的高标准稻田说,目前镇里已流转的耕地面积有8.9万亩,高标准农田正在持续建设中。

藏粮于地,意味着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小田变大田,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升级至关重要。

省供销合作总社旗下的江苏苏合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苏合农服),“两端带动中间”模式受到农业农村部的肯定,2021年被列入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单位。公司总经理孙振中,是北京大学博士后。“读博士期间,我参与过一些课题研究,当时我们预测农业发展会遇到‘瓶颈期’。”他说,“在我参与‘种田’后,进一步认识到小田变大田的重要性。比如,取消了田埂,每100亩可增加耕地约5亩,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对农业的支撑作用也大幅提升。”

“前端强化农资服务网络建设,后端扩大粮食市场化订单规模,我们采取‘两端带动中间’的模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因为在‘中间’,尤其是农机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很难赚到钱,甚至还要往里面贴路费。”孙振中坦言,“事实上,在很多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还不够高。”

真正的大田应该是什么样?“最理想的状态,农机手吃过早饭,往拖拉机上一坐,一直往前开,开到中午在那头吃午饭,中途不用掉头。”孙振中说,“这个状态,它的效率是最高的。100米长的地,只能开100马力以下的小拖拉机。200米长的地可以用160马力的拖拉机,如果是500米长甚至1000米长的地,就可以用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那显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油耗也更低。所以,对农机手来说,同样干一天活,大田能干400亩、500亩,小田可能100亩都干不到。”

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在泗洪县界集镇山头村,记者看到了一块3000亩左右的大田。“我们这块田要算长度的话,能有五六里路,整片连在一起,光道路就投资了上千万元。”大户韩成江告诉记者,“为了把小田整成大田,当时费了不少口舌,一个个农户去做工作。我说,你们可以跟我们一起干,我给你发工钱,或者想自己种也可以,想种多少种多少,我们把田整好后,你随意挑。”

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卓炜说,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举措,只有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了,才能为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打好基础,农机作业效率提高了,那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效率才能提高。

据了解,我省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目前全省服务主体稳定在6.8万个,年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900多万亩次,营业收入超140亿元,为我省粮食总产连续数年创历史新高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

2问:小户怎么变大户?

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大难点在于如何把众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10月28日,在泗洪县界集镇山头村,苏合农服与山头村订单农业签约。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孙其响说,村里已经流转的土地有6000多亩,这次拿出600多亩地种酒用高粱,“跟大公司签约,我们没有后顾之忧,高粱收下来就能有销路”。

红缨子,酒用高粱的特殊品种。“我这200亩地种小麦和水稻,现在也种些红缨子。酒用高粱以前不敢随意种,怕有风险卖不掉,现在有了订单就安心多了。”1975年出生的山头村村民朱道东说,“我以前也在厂里打工,几年前回来种地。现在都是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割,平时需要锄草、打药时,会请几个短工帮忙。我也不是一年到头绑在地里,空闲时还会在外面打些短工。”他开心地告诉记者。

“我们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想怎么能带动小农户?实际上比较容易带动的是像朱道东这样的规模适度的大户。我们想通过基层供销社来衔接小农户,形成类似于适度规模的大户。从这个角度考虑,目前正在推动的就是订单农业。”孙振中说,“通过锁定下游订单的形式组织上游农户开展规模化生产,有力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据悉,目前,苏合农服已与洋河股份、牧原股份、立华集团等10余家大型用粮企业建立了长期定向合作,今年与洋河股份签订了2.1万亩高粱基地定向种植协议,小麦季计划扩大至5万亩以上。去年,苏合农服实现粮食订单21.8万吨,今年将达40万吨。

苏合农服社会化服务部经理任正文说,通过订单导入的“农资+技术”服务,2022年在宿迁试点示范田块实现小麦亩产平均增加12%,同时农药和化肥施用量降低15%;2022年宿迁普通小麦平均价格为1.48元/斤,苏合农服通过订单导入服务后的销售平均价格达到1.54元/斤。通过两端带动实现农户每亩小麦综合收益较往年提高近80元,有效提升了农户生产积极性。

我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超过20万家,这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力量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就我省来看,仍存在众多小农户经营面积小而且分散、从业人员多数年龄偏大等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一现象会更加突出。

省供销合作总社发展规划处处长杨帆说,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众多,但有影响、叫得响的偏少,服务万亩耕地以上的还是占少数。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是化解“谁来种地”之忧的根本举措,是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必由之路。

3问:标准不一怎么变标准统一?

“刚才我说中端服务不挣钱还要贴钱,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说标准太乱,大家都在做标准。”孙振中说。

没有标准,意味着很容易引起争端。“比如说我们去施药,喷除草剂。喷后48小时要上水覆盖田面,这样除草效果能达到99%。如果药喷完了,农户没上水,这个效果就会降到50%以下。我们最怕的是,我提供了施药的服务,他没上水,但因为没有标准,他可能会反过来怪我服务没到位。”任正文说,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相对缺乏的情况,苏合农服也制定了水稻、小麦、高粱3种作物的服务菜单及企业服务项目标准,共涉及20余项具体服务指标。

从农户的角度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规模实力、经营水平、服务效果等方面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新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从服务流程角度看,一些服务组织服务前缺少与农户的充分沟通,服务中缺乏对标准化作业流程的监督,服务后没有根据作业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等,无法满足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张浩德说。

卓炜说,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扩面的同时,要提升服务质量,引领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截至9月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以土地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555万亩,开展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3项环节服务规模达2632万亩次。”

据了解,我省已提出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质量。从规范管理、创新机制、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在规范管理上,以县为基础,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强化服务过程指导和服务效果评估。加强服务合同、服务价格监管,推广使用示范文本,规范服务行为,防止价格欺诈和垄断,保障农民权益。在创新机制上,鼓励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促进各主体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在打造品牌上,各地要着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涌现叫得响的江苏品牌。

标签:社会化;服务;农业

责任编辑: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