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共江苏省委在《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完善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机制,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市更新规划设计院党支部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立足本业,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勇担重担,不断取得突破。
主动参与,先锋服务显担当
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更新院党支部着力储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业领域的坚实技术基础,以“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认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与设计、历史文化保护评估与管理”为拳头产品构建产品体系,形成服务闭环。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为全国及江苏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供精准、专业的技术服务和决策咨询。
支部依据党员技术特长和研究方向建立7个党小组,并承担不同方向的技术产品研发,涵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更新及详细规划等领域。院总设计师、党员刘志超牵头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先锋攻坚行动小组”,聚焦对住建部、省住建厅服务及重点课题研究,形成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术团队。近两年,行动小组承担住建部委派的西安、咸阳等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三方评估,深入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在高温天气下不畏酷暑,走进名镇名村、调阅保护材料、察看遗产现状、访谈当地居民,每人每天步行里程超过12公里。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行动小组还创新性地采用了街景图片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将该技术应用于名城评估的团队,圆满完成两座国家名城保护工作评估任务。同时,在省内积极服务住建厅,形成《关于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主要问题的报告》与覆盖全省市(县)的问题清单表,助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决定》要求“高质量建好用好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行动小组积极服务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度参与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住建厅和省外事办支持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国际设计工作坊,与荷兰、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国的专家一道,在多轮头脑风暴后,通过补充调研、内外沟通,不断完善方案,探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方法和实施路径,并发布“苏州共识”。
创新探索,大师牵头寻突破
江苏省设计大师、省规划设计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梅耀林领衔的“大师工作室”由更新院负责日常运行。支部依托平台主动作为,结合集成落地转型的新发展要求,以创新思维不断推进江苏重要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传承工作。支部青年党员在大师带领下,主动作为,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积极开展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空间利用及博物馆建设方案研究。项目过程中,青年党员与博物馆各层级管理者深入座谈,切实了解相关需求,听取意见并反馈在设计方案中。为获得真实的现实体验,党员在周末、节假日高峰等各时段自费参观景区,获取翔实、周全的一手资料。
在连云港西连岛EPC项目中,支部青年党员依托连岛龟山渔村的独特海洋渔民文化底蕴,保持渔村肌理,注入活化功能,着力打造“露天博物馆”。支部联合集团建筑院支部与中建八局现场项目部支部联建共建,成立党员先锋队,将党旗插在第一线,将先锋队建在项目部。各方探索建立长效全面的合作机制,追寻守岛足迹,发扬建岛精神,助力打造江苏的“滨海明珠”,切实为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积极实践,服务地方助发展
江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更新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先锋攻坚行动小组深度参与省内地方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工作,既包括以苏州、淮安、常熟为代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包括以千灯、光福、沙家浜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陆巷、明月湾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
在淮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中,行动小组全面系统梳理和凝练名城所承载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名城保护传承体系,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整体提升历史城区环境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昆山千灯镇,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构建“实地调研-资料查阅-深入座谈”的基础工作框架,设立群众信箱,搭建有效沟通渠道。联动当地群众共同推进名镇历史文化挖掘和梳理,最终形成方案,通过环境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通过新老镇区联动发展提升名镇活力,通过延续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实现对名镇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行动小组还承担了全省17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评估任务。为确保评估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行动小组调取多年度超过87平方公里的影像图片,系统判断和识别图斑变化情况,为省住建厅相关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蓝图已经绘就,梦想扬帆起航。当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正迈向新的历史时期,更新院支部将持续深耕专业、创新发展,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着属于全体人民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事业、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