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居留于城市。”城市的本质就是让生活更美好!一个友好包容的社会,会温暖城市里的每一位生活者、奋斗者。幸福美好的生活,才会让城市成为居者的一生之城。这种城市,就是“全龄友好”的城市;这种友好,尤其是体现在对“一老一小”的特别关注。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倾心关注社会热点,在服务“一老一小”群体精细化、精准化上积极探索实践,积极开展“一老一小”规划研究和设计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全龄友好城市发展理念,绘就“人民城市”幸福美好生活新画卷。
乐行公益,与爱同行 彰显社会责任
省规划设计集团城规院将“一老一小”观念实践同社会公益相结合,以自身行动关注儿童成长,将守望相助的文化传统厚植企业文化底蕴。持续关注儿童成长与科学兴趣启蒙,城规院院长赵毅编制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读物《我们的城市》,走进校园、走向社会科普城市知识,点燃孩子们心中微小的知识种子。规划师们积极参与“城市认知科普”“我与城市共成长”等主题性宣传推广活动,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策划校园科普活动,精心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课堂文件,把深奥的专业知识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图画予以表达,书写规划人的职业情怀和社会责任。
我们的城市科普进校园活动
规划师们或以组织名义践行公益,或以个人名义默默资助西藏、四川、贵州等地多名儿童。2017年以来,城规院党员们自发参与爱德基金会“e万行动——孤儿助养”项目,资助盱眙县3名孤儿,累计捐款3万余元。疫情期间专门邮寄上网课的电子设备,提供学习用品和营养补给,亲笔书写慰问信,关注受助儿童身心健康。
深入一线,倾听心愿 开展调查研究
为进一步聚焦“一老一小”个性化需求,城规院通过实地现状调研和活动组织,主动倾听“一老一小”心声,细化服务水平。城规院全龄友好小组自发组织在鼓楼区腾飞园社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现状调研”,与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年居民代表进行座谈,参观了解社区睦邻友好中心,了解老年助餐食堂、中医诊疗室、社区巧手坊、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运营情况,深切感受老年人对服务设施的需求,并将聆听到的需求意见应用于规划工作中,共同营造老年友好型服务社会。
腾飞园进社区活动
在关注儿童方面,组织开展题为“爱伴童行,悠游秦淮”的儿童友好系列活动,开展“小小规划师”绘画,精心设计亲子地图、游戏节点任务卡等,强化儿童的体验感及参与度,通过倾听童言童语和奇思妙想,带给规划从业者更多关于“儿童友好”的思考与理解。
秦淮河道亲子调研
集成沉淀,设计友好 推动乐享未来
规划设计项目中,规划师们邀请儿童老人广泛深入地参与家园的规划建设,表达自己的需求,设计自己的家园。通过倾听诉求与心声,并提取要点融入具体设计,让规划成果更贴近生活。先后在《昆山市中华园创建省级宜居示范街区规划设计》《姚坊门江苏省级宜居示范街区规划和设计服务》等项目中开展“我的家园我设计”“暑期工作营”,充分融合友好理念,共同设计美好未来。
我的家园我设计活动
在“一老一小”城市建设、友好规划设计等方面,规划师们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路和建议,并在《参事建议》《瞭望阁》以及城市规划年会等平台发表;积极参与标准、课题研究,先后参与编制《江苏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导手册 空间营造与硬件设施分册》《江苏老旧小区改造(宜居住区创建)技术指南》《南京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战略规划(2023-2030)》等;在业务开展中不断融入友好理念,编制多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多次参加儿童友好相关主题竞赛并取得佳绩。
“一老一小”系民心,“朝夕幸福”民生梦。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规院规划师们将继续主动走出去,全面“沉下去”,围绕“一老一小”视角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所盼,以问题导向开展需求调研,并将需求理念和日常经验应用于规划中,用实际规划托起“朝夕美好”,助力打造全龄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