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栽培水稻喜丰收
秋末冬至,随着收割机“轰隆隆”进场,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晨兴村的张洪程院士基地(二期)的水稻绿色丰产“无人化”栽培攻关方里,一场现场测产验收活动正在紧张进行。
“南粳46播种面积108.7亩,其中实割面积为1.704亩,水稻籽粒鲜重为1650公斤,随机抽出10个籽粒小样,测定平均含水率为30.95%,折合水稻标准含水率14.5%,亩产为781.81公斤!”随着专家组成员得出结论、公布数据,一直站立在田埂上等待的团队成员们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洪程院士基地(二期)试种的是‘南粳46’。这款‘明星产品’的特点就是生长期长。5月底播种,11月初收割,生长期可以长达5个月!”张洪程院士团队骨干之一、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高辉介绍,“生长期每增加一天,亩产可增加4—12斤。”
在这一栽培攻关方里,最显著的特点是“无人化”,“我们采用无人插秧机插秧、实行水稻全程肥料一次性无人机施用、中期诊断一次性无人机补施穗肥的技术、病虫草害无人机精准飞防等技术。”高辉介绍,这是张洪程院士基地二期项目投产以来,“无人化”种植技术在该基地的首次应用。
现场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水稻绿色丰产“无人化”栽培技术大幅度减轻了水稻田间生产作业强度,省工节本,应用前景广阔。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起,在张洪程院士的带领下,扬州大学组建了育种、栽培、农机、信息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团队,联合开展稻麦绿色丰产“无人化”栽培技术的攻关与示范种植,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旨在让“无人种植化”新理念、新技术变成农民口袋里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