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农业科技 > 正文

0

“好水”两用稻渔共作 生态种养领跑沛县农业振兴

来源:新华日报   2021-03-18 09:58:00
牛年春来早,万事日相催。位于沛县湖西农场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湖水清澈,草木向荣,一栋栋的种养温室大棚里,养殖户们忙着种草、放水、投料……撒下新一年的希望。

牛年春来早,万事日相催。位于沛县湖西农场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湖水清澈,草木向荣,一栋栋的种养温室大棚里,养殖户们忙着种草、放水、投料……撒下新一年的希望。

“我们温室大棚里虾稻共养,一年种植一季水稻,繁育两季小龙虾。6月水稻插秧,同时投放龙虾苗,夏天小龙虾长得快,7月、8月就能上市。9月继续在稻田间放龙虾苗,10月收获水稻。小龙虾长到次年4月,一斤能卖20多元钱。一田双收,今年这块地的收成一定不错。”站在自家稻田边上,沛县湖西农场四分场的养殖户姜方超说。

“冬天温室大棚的棚内温度能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而且含氧量极高,可以保障小龙虾正常生长。在沛县,一年四季都可吃到小龙虾,还可以随时体验钓虾的乐趣。”沛县水产站站长叶永兴说。

近年来,沛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持续调优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推广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新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

稻渔综合种养是沛县近年来积极探索并成功实践的生态种养模式之一,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粗放单一的种养模式,将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融合为一个生态系统,水稻可以为虾蟹遮阴、避害,促进虾蟹生长;虾蟹能清除稻田里的杂草,吃掉部分害虫,排出的粪便对土壤有增肥作用。稻渔综合种养不仅做到稻谷不减产,实现一田双收,更能通过水质净化、土壤修复等带来生态效应。

沛县东临微山湖,京杭大运河、顺堤河、苏北堤河穿境而过,湿地、水田广袤肥沃,是龙虾繁育生长的天然良地。微山湖西岸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沛县生态稻米因“中国好水”灌溉而得名。

沛县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做足农业经济水文章。以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为技术依托,从2015年开始组织湖西农场农民试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小范围试点后,2017年开始向全县沿湖杨屯、大屯、胡寨等镇区辐射推广,水稻每年只种一季,采用有机、绿色生态方式种植,全年养虾,两次捕捞上市,目前全县采用这种种养模式的面积达30800亩,带动1000多个家庭增收致富。湖西农场稻虾共作基地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除了是湖西农场的养殖户,姜方超还是胡寨镇方超种植农场的负责人,他承包了210亩土地发展稻虾共作模式,一年纯收入50多万元。姜方超算了一笔账:“原来一年种植一季小麦、一季水稻,一亩毛收入3000元左右。现在采用稻虾共作模式,一年一亩龙虾毛收入5000元,一亩水稻毛收入2000元左右,一年下来一亩地毛收入7000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

“看到姜大爷尝到稻虾共作的甜头,我们也不甘落后,跟着他学习这种种养模式,有技术上的问题及时向他请教,目前俺家稻虾共作面积有40多亩,效益比单纯种植粮食作物要好。”湖西农场四分场农民张天慈说。

为将稻渔综合种养经济做成沛县农业招牌,当地对稻虾种养基地的沟、渠、路、闸等配套基础工程进行提档升级改造,通过机械化作业,建成了更有利于龙虾生长的大沟大渠,充分涵养水草资源,培育浮游生物。同时建立起物联网产品追溯平台、综合环境控制系统、水产养殖智能化系统,逐步实现稻渔种养农业的智能化、产业化、标准化。

稻渔综合种养给沛县带来“好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效应。沛县将进一步探索推广稻虾、稻蟹、稻鱼连作或共作等标准化生产方式,通过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行种养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打造各具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精品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是新时代沛县乡村振兴最美最灵动的画卷。 记者 杨琦 通讯员 王辉 苗永乐 张宇野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