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2018专题 >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之贾汪篇 > 马庄村 > 正文

0

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马庄村的“致富密码”

来源:工人日报—中工网   2021-07-01 14:42:00
难以想象,这个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边的苏北小村,曾是一个脏兮兮、黑乎乎的“挖煤村”。短短几年,马庄村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资源枯竭村发展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走进马庄村,亭台楼阁、青砖黛瓦,宛若世外桃源。

难以想象,这个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边的苏北小村,曾是一个脏兮兮、黑乎乎的“挖煤村”。短短几年,马庄村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资源枯竭村发展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马庄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新路。

小香包成大产业

今年,大学毕业的孙歌尧选择回到马庄,做起了香包生意。在香包工作室,孙歌尧指着一款条状的香包说,这款名叫“真棒”的香包,是网红爆款。她在奶奶王秀英制作的香包基础上加入流行元素,更受年轻人喜爱。

王秀英是远近闻名的香包非遗文化传承人,她制作的香包,古朴典雅、秀美精致。在孙歌尧的张罗下,这些香包拓宽了线上销售渠道。“我们参加电视台的带货直播,几秒钟就卖出2000件。”孙歌尧说。

马庄香包“真棒”销路看好,村民们纷纷加入制作香包的队伍中。在马庄村新建的香包文化大院,各功能区一应俱全,村民们集中在这里制作、销售香包,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做香包让我很快就脱了贫。”杨霞曾是低保户,无收入来源,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她加入了香包制作队伍,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小小香包,如今已经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介绍,如今,马庄香包带动了200余名村民就业,年均产值近800万元。

据介绍,村里还将建成100亩中草药试验田项目,实现香包原材料本土种植。“我们将进一步延伸香包产业链条,加快规模经营,真正实现香包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富口袋先富脑袋

前不久,孙歌尧成了马庄乐团的“流动演员”,在大连艺术学院学习的音乐专业素养,在乐团派上了用场。她的到来,为这个农民乐团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专业力量。

马庄乐团,这个由清一色的农民组建的乐团,不仅经常送戏下乡、送戏进城,甚至走上了国际舞台。而在刚成立时,几乎没人看好。

1988年,时任村支书的孟庆喜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拿出3万多元,建起苏北第一个农民铜管乐队。

“有人就问,能吹出粮食还是吹出票子?”孟庆喜当时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固执”地认定:靠挖煤为生的村民,文化素质可不能掉队,要富“口袋”,必须先富“脑袋”。

寒冬腊月,乐器拿在手里冰凉刺骨,小号吹出的水汽立刻凝结成冰,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吹出票子”。渐渐地,乐团有了知名度。有人慕名而来看演出,有人专门邀请乐团去“捧场”,还有企业主因为喜爱乐团而在马庄投资建厂。

“乐团养活了一帮人。”马庄乐团团长孟辉告诉记者。2002年,因煤矿关闭而失业的他,来到乐团,一面当调试师,一面学吹曲子。乐团开始承接商演,并且邀约不断,逐渐有了盈利能力。“看到乐团挣钱了,一些离队外出打工的成员陆续都回来了。”据介绍,乐团现已发展了30名固定队员,另有200余名业余队员。

站在正在建设中的马庄民俗表演艺术大厅前,毛飞告诉记者,这个场馆占地1300平方米,可容纳近300人,建成后也将作为新的马庄乐团演出基地。“在乐团带动下,村里又组建了锣鼓队、民俗表演团,村民有精气神,日子越过越好。”

村容村貌“脱胎换骨”

走在马庄村宽阔的柏油路上,孙歌尧介绍说,这里曾是煤矿塌陷搬迁区。以前村里路面坑坑洼洼,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灰尘漫天。

“村民感受到的变化,源于人居环境整治。”毛飞介绍,自2018年以来,马庄村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做好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道路修缮,打造文明马庄、生态马庄、宜居马庄。

上湖自然村,通过改造提升,民居外立面粉刷一新,雨污水管网完成分流,村道实现硬化,村容村貌“脱胎换骨”。上湖村也改名真旺村,取贾汪真旺的美好寓意。

真旺村里的两棵遮天大树,枝干相连、缠绕在一起,枝头挂满红绸带,惹人注目。“经过征求村民意见,这两棵大树在改造中得以保留。”毛飞说,红绸带上写满了村民的心愿, 游客也爱留影拍照。“乡村要改造,也要留住乡愁。”

来到村边的潘安湖湿地公园,毛飞告诉记者,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采煤塌陷区,过去坑塘遍布、荒草丛生,如今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游客络绎不绝。“有了游客,才能聚集人气,给香包带来销路。”

“马庄香包,真棒真棒。乐团乐团,唱得响亮。贾汪贾汪,真旺真旺。”马庄乐团喜庆的唱词中,村民们唱出了马庄村的“致富密码”。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洪涛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