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体验非遗文化,共庆元宵佳节
2023-02-08 09: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元宵节。

今年的元宵节,栖霞山很不一样。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今年的元宵节,栖霞山管理处联合栖霞区文化馆开展了以“体验非遗文化,共庆元宵佳节”为主题的非遗文化迎春活动,各式各样有趣的非遗项目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积极参与,也提升了市民游客的参与感、幸福感,获得一致好评。

本次活动有哪些内容,我们一探究竟~

南京灯彩

秦淮花灯是一项民间技艺,更是很多人童年回忆,谁小时候还没为不小心压坏一个小灯哭过鼻子。

秦淮灯彩又称“金陵灯彩”、“南京灯彩”,民间亦称之为“花灯”,是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秦淮灯彩汲取中国传统纸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艺术之长,在制作中综合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塑、编结等诸多工艺手段,形成自己的技艺特色。

南京风筝

风筝古时称“纸鸢”、“纸鹞”,后称“风筝”,为南京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之一。南京风筝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京传统风筝的扎制技艺,概括起来有“扎、糊、绘、放”四个方面:目前,南京传统风筝种类繁多,大约有200 多个品种。主要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筒子式风筝、平板风筝。南京风筝除了以制作精美、本土气息浓郁、适宜放飞等特点外,还因形状“大”、“小”而闻名。大者有近半个篮球场面积,小到婴儿手掌之方寸。

南京剪纸

南京剪纸主要流行于江苏省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据清代道光年间甘熙所撰的《白下琐言》等史料记载,南京剪纸在明代初年已十分流行。20世纪50年代,南京民间剪纸生产合作社和民间工艺厂先后成立,制作剪纸并出口外销。南京剪纸的个性特征极为突出,它融北方剪纸的粗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为一体,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艺术形式优美异常,在浓厚的乡土气息中透露出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

南京绢花

中国的“花”文化非常发达,诸如牡丹、梅花、荷花、菊花等都在中国人心中具有非常强烈的文化符号意义。而传统绢花也偏爱制作各种带有寓意象征类的花卉作品,以寄托创作者或使用者的情感和希望。绢花展示吸引到了这位小朋友,女孩子天性爱美,看见精美的绢花自然是爱不释手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朵精美的晚樱在指尖绽放,是时候迎接春天了.“绢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萌芽自汉代,南北朝时成为上层阶级头饰用花的风尚。唐宋及至明清时期,上至官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爱“簪花为饰”。因需求旺盛,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及至民国时期还有专门的授业。绢花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时间非常长、范围也非常广的一门传统手工艺。

南京烙画

烙画又称“烙花”、‘烫花’,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是用烧热的铁钎在扇骨、梳篦、葵扇或木制家具上烫出各种人物、花卉等纹样。

烙画原是民间手工艺的一个品种,多用于器物(尤其是木器)的实用装饰。最主要的特点不仅表现在它的内容和形式上,还在它所使用的工具上。“烙”不同于描、画、刻等表现形式,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操作方法不同,创作者与观赏者的感受亦不相同。在看似难以作画的材料上做出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它表达的不仅是美的诉求,也使人们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

南京绳结

金陵绳结编结技艺简称“金陵绳结”,其产生由来已久。金陵绳结具有浓浓的民俗情节,金陵绳结的色彩通常是百姓们所喜欢的大红、大绿以及金色、黄色等喜庆、色调鲜明、亮丽的。

金陵绳结艺人们不断地在绳与绳之间相缠、绕穿中寻求巧构的变化,在巧构变化中造就美的形态,以美的形态展现自己的智慧和灵巧,抒发自己对美的追求,寄托自己美好的吉祥的生活理想,因此便有了许多千姿百态的“花结”。

南京糖画

大家最走不动道的非遗展示就是糖画了。

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得来一个。小时候的执念就是,要大龙!

糖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 “倒糖饼儿”、“糖灯影儿”。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在明代宫廷中,就有“熔就糖霜”印铸成动物和人物作为祀品的习俗。历经清代的发展演变,在民国时期逐渐达到鼎盛。糖画,是以糖为主材加以凝固类的材料来完成造型设计的。糖画的题材比较广泛,有小说的人物风景、戏曲中的人物道具、日常生活中的蔬菜瓜果、自然界中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含义特殊的文字图腾等。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创造出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艺术造型,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