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乡村振兴 > 正文

0

“小田”变“大田” 增产又增收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张 祥 高婷婷 李昱含   2023-11-01 16:31:00
9月22日,记者来到淮阴区刘老庄镇郑河村,只见连片的水稻随风摇曳,长势喜人。“现在钱越挣越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这是郑河村村民的普遍感受。

9月22日,记者来到淮阴区刘老庄镇郑河村,只见连片的水稻随风摇曳,长势喜人。“现在钱越挣越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这是郑河村村民的普遍感受。

时间回溯到十几年前,那时的郑河村农业基本是一麦一稻的传统种植模式,“靠天吃饭”,欠账借钱,举步维艰。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2010年,郑河村党总支书记洪家银学习苏南先进经验,开展土地集中流转。然而,村民们“土地就是命根子”的观念根深蒂固,土地流转推进困难。于是,洪家银一次次召集村干部以及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召开座谈会,讲明白土地流转的好处,再由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老党员、老干部自发向村民宣传,终于做通了群众工作。经过3次集中规模化土地流转,该村7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实现“小田”变“大田”,开展规模化种植。

土地流转后,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全村1400多名劳动力外出务工,有些人后来办起了自己的工厂、公司,仅这一项,就使该村人均年收入增加近万元。此外,该村集中居住搬迁后,整合了67个自然村、填了73处废弃沟塘,腾出1400多亩土地,这些土地进行有效复耕后,又承包给种植大户发展高效农业该村还成立土地耕作服务社,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解除村民后顾之忧。新的农耕产业格局,为该村增加就业岗位400多个。

但洪家银不满足于此。近年来,在他的牵头推进下,该村成功招引三家企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持续赋能,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村民刘家龙便是在招引来的一家企业做安保工作。“我家土地面积小,农机掉不过头,耕牛转不过身,荒了可惜,种的话费劲还不赚钱。土地流转出去后,我不仅有钱拿还能安心在外上班挣钱。”谈起近10年来的生活变化,刘家龙难掩激动之情。

如今,郑河村已从当年的经济薄弱村变成全市集体经济先进村。“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250余万元。”洪家银信心满满地说。

标签:土地;淮阴区;种植

责任编辑: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