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特色村镇 > 正文

0

高邮市临泽镇小葛村:盘活千亩水面,孕育“年年有余”

来源:新华日报   2022-11-06 15:22:00
数十辆鲜活水产运输车在交易台前一字排开,活蹦乱跳的各种鲜鱼称重后被送入车厢水池… …每天上午,位于高邮市临泽镇小葛村的东寅水产品批发市场,本地和周边的渔业养殖户以及来自全国的批发商在此交易,一派繁忙景象。村干部牵头创办明兰渔业专业合作社,创立“雨荷飘香” “小葛鱼”水产品牌,采取“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引导村民在养好“四大家鱼”外,加快发展大闸蟹、小龙虾、白鱼、昂刺鱼等高经济价值的特水养殖。

数十辆鲜活水产运输车在交易台前一字排开,活蹦乱跳的各种鲜鱼称重后被送入车厢水池……每天上午,位于高邮市临泽镇小葛村的东寅水产品批发市场,本地和周边的渔业养殖户以及来自全国的批发商在此交易,一派繁忙景象。

十年前的小葛村,却是另一番光景。那时,村集体负债高达400多万元。近十年,小葛村盘活大小塘口,紧抓水产养殖产业,引进批发市场,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经济强村、环境优美村。

“新农人”:

一尾塘鱼,打通致富大路

上午11时,暖阳高挂,微风轻拂。水产养殖户葛金学正在给鱼喂食,自动投饵机的管道延伸至塘中央,远处水面上不断冒出成群“小黑点”。“那是鱼儿张嘴来吃食,这几天正是鱼儿上市的时候。”葛金学说。

葛金学之前常年在高邮、江都做小生意,2012年被村干部动员回村创业,目前承包养殖水面150亩,是小葛村最大的水产养殖户。“二十出头时,家里养过鱼,但只有十来亩,一年也就赚千把块,我就出去做点饲料生意。十年前村里整合鱼塘重新发包,书记劝我回来重新养鱼。心里没底,不过想试试,就承包了80亩。”葛金学说。

万事开头难。葛金学也曾遭遇缺乏资金与技术方面的难题。“刚开始没钱买饲料,农商行给我贷款十几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村干部给我们找镇里、市里的专家免费做技术指导。”

都是养鱼,葛金学为何能成为最大的养殖户?“勤观察、生态养、常改底、智能化。”葛金学笑着概括。

他告诉调研组,虽然有一名工人帮忙,但他每天都要到塘口转一转。“早晨五六点钟就要到塘口下风处看看是否有小虫,这种虫就像针尖一样大,太阳出来就看不到了,发现了要及时用药。还要观察水肥度,塘水呈绿色说明藻类多,利于鱼生长。最后看鱼吃食,吃得好,鱼会一边吃一边张嘴跳上来,吃得不好,一会儿就游开了。”

葛金学解释说,生态养,坚决抵制“禁用药”;常改底,经常改善鱼塘底质,减少塘底细菌;智能化,塘中安装溶氧仪,在手机上就能看到水温、pH值,水中氧气不足时可自动增氧。“改底成本较高,高温时一周一次,秋天半个月一次,一个塘要花300—400元。”

除了养鱼,葛金学还寻摸其他致富路,学习种养了160亩藕虾田。“目前,鱼塘亩均收益3000—4000元,藕塘亩均5000元,一年收入几十万元。”葛金学说。

“这几年村里规划得好,才有产业的成长。我们正好赶上了机遇,也才有良好的发展。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我还想再扩大养殖规模,尤其是鮰鱼的养殖。”葛金学信心满满。

村干部:

盘活塘口,谋划产业兴村

小葛村位于高邮与兴化交界处,村域面积6821亩,其中水资源面积4800多亩,早些年水面资源并未被充分利用。村党总支书记祁志芳告诉记者,她于2012年4月上任时,小葛村集体负债高达45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

面对巨额债务,如何找到自身特色、谋划村庄发展?

村“两委”班子调研发现,小葛村水面广阔,“四大家鱼”一直是传统养殖项目,不过这并未让村民们富起来。“塘口虽多,但分布散、面积小、不成规模,承包金很低,最高的每亩150元,最低的只有几十元,不仅浪费资源,养殖效益也不高。”祁志芳说。

找到自身优势与症结所在,经过集体研究,小葛村提出“收回资源、统一改造、公开发包”思路,向改革要效益,向资源要收入。村“两委”一班人耐心细致做村民思想工作,终于完成塘口集中改造工程,100多个水产养殖小池塘变成28个大塘口,并在核心区新修一条2公里长的水泥路面,改善养殖环境和交通条件。通过公开招投标,养殖塘口的承包金上升到每亩750元。到2016年,村集体累计收取承包金近600万元,不仅还清所有债务,还有结余。

接下来,小葛村又将目标定在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上。2012年,村里引进东寅水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有助于提升鱼类销售价格,也便于将先进的养殖理念、养殖技术、养殖品种引入本地,为小葛村及周边地区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村干部牵头创办明兰渔业专业合作社,创立“雨荷飘香”“小葛鱼”水产品牌,采取“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引导村民在养好“四大家鱼”外,加快发展大闸蟹、小龙虾、白鱼、昂刺鱼等高经济价值的特水养殖。目前,小葛村有精养鱼池1500亩,藕虾混养与螃蟹养殖3100亩,水产养殖户135户。2021年,全村水产养殖收入40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8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0多万元。

从事水产养殖的村民年龄偏大,是当下祁志芳面临的难题。“我们将着重吸引在外年轻人返乡创业,同时引进高效养殖企业,让产业更加规范化、科技化。但高效养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这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如果能有一些特色田园乡村的项目扶持就更好了。”

“原住民”:

产业兴旺,村容大变模样

小葛村水产养殖的变迁,78岁的村民葛干祥看在眼里。

“十年前的小葛村是真穷,村容环境差。那时有句顺口溜‘小葛庄,下雨水汪汪,厨房连茅缸,苍蝇两头忙’。”葛干祥回忆,小葛村水网密布,早有养鱼传统,但均为小塘养鱼,并未有人靠此发家。“三亩五亩的,赚不到大钱。我养过20多年的鱼,也做过经纪人。”

在葛干祥眼里,小葛村的翻身来源于土地流转,这让养鱼成了一个能做大的产业,也让村民实实在在富起来。“小塘改大塘,养鱼成规模。现在村民有的做荷藕套养小龙虾,有的养殖‘四大家鱼’。村里成立合作社,引导社员更新品种,集中学习技术,大家收入自然就增加了。”他说,批发市场进驻后,方便村民实时掌握交易行情,每斤鱼的售价也高出0.1元—0.5元。“经纪人收入也高了,以前帮销一斤鱼拿一分钱,现在能拿三分钱。75岁以下只要身体好的,都能在村里找到活干,我弟弟给养殖户拉网捕鱼一天有150元。”

产业兴旺带动村庄环境改善,也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村里修缮了道路,清理了河道,还建有小公园、文化站、老年活动室。15名60岁以上的村民还自发成立夕阳红老年文艺宣传队,一周至少一次在小广场演出。“我3个儿子都在高邮城区安家了,但我还在村里住。住城里哪有住村里热闹?!”葛干祥说。

标签:养殖户;小葛村;养鱼

责任编辑: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