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2025-01-09 13:2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草桥柳编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草桥镇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大户带动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户从事柳编制作,深化“非遗+”成果转化,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草桥镇陈圩村柳条种植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村民们正在收获柳条。收割好的柳条经过修剪、浸泡后,成了制作柳编工艺品的原材料。

种植基地负责人徐金华说:“今年大概种植20亩,长势很好,很适合我们做精品货,大量都是出口货。柳编品种很多,有花篮、家居类的,食品厂用的食品包装。”

草桥镇柳编项目发展历史悠久,而且经营户主要集中在陈圩村。早在清朝中期,方圆百里就有“陈圩簸箕卢圩柳”之说,当时的百姓经常使用当地柳条编制筐、篓、食盘等生产生活。如今,陈圩村在传承传统编织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电商平台,编织花篮、收纳篮、摆件等新颖柳制工艺品,这些产品不仅内销,更对外出口。

草桥镇陈圩村村民张守梅说:“家家户户,老少都干,现在年龄大了,也不能出去干活了,搁家干这个,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够家里开支生活的。”

草桥柳编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草桥镇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大户带动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户从事柳编制作。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柳编技艺与现代技术和创新设计相结合,与传统柳制品相比,手工柳制工艺品的价格翻了几番,柳编产品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更成为草桥镇地方文化的名片。

陈圩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旺说:“为了激活柳编传统产业,我们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柳条种植,加工,编织,销售,拉长延伸柳编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用手艺传承文化,同时助力村民增收。”

(孙小会 孙汉)

标签:
责编:赵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