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过后,南京冬夜的寒风,似乎可以透过皮肤上细小的毛孔,钻进身体里的每一根毛细血管。此时,大多数人早已进入甜甜的梦乡,而徐青山却和同事们顶着寒风,奔忙在各个工地,用“铁脚板”守护着“建邺蓝”,这些风雨“夜路人”,正是建邺区城管大队渣土中队夜班组的执法队员们。
建邺在建工地多,特别是到了深夜,渣土运输车辆覆盖不到位、超载、沿途抛撒漏滴的违法行为不但影响市容市貌,还带来扬尘、噪音、尾气排放等污染,一度严重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2019年以来,建邺生态环境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联合包括城管在内的多部门加大了“集中来,集中去”的渣土车综合整治。
2020年2月,徐青山被调到城管大队渣土中队,前后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他坚守岗位度过了700多个漫漫长夜。只要他到每处工地,总能发现环境隐患问题,工地负责人甚至怀疑他那双眼睛有“穿透力”,什么都瞒不过他。
“组织需要我的时候,绝对不能退缩!”
由于渣土运输夜间作业的特殊性,中队必须要有夜间外勤巡查的班组。夜班组的日常巡查时间通常是从晚上7点到早晨7点,遇到特殊情况,工作时间还会延长,虽然有两个班组轮值,但意味着只要参加夜班组巡查就没了周末和节假日,且无论刮风下雨、除夕团圆夜都得坚守岗位,是实实在在的“苦差事”“重担子”。
和家人做好了沟通,他便毅然决然踏上了夜间巡查的征程,成了实实在在的“夜路人”,可是,这一查,就是四年,这一查,就是700多个夜晚。
“坚决铲除环境‘毒瘤’!”
“无资质”渣土运输车辆,俗称“黑渣土车”,无证运输、乱闯红灯、随意倾倒等违法违规行为是它们常用的“作案手段”,可谓是深夜的“马路杀手”、城市环境的“毒瘤”。若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必须重拳出击治理“黑渣土车”。
“我手机里面有一个APP,能随时监测辖区内各个工地的情况。”当被问到治理“黑渣土车”的秘诀时,徐青山亮出了“法宝”——借力现代科技。“我们提前巡查工地,如发现工地场内有建筑垃圾就会重点关注。每隔半小时,我们都会打开手机看一下工地的监控是否在线,一旦不在线,大概率就是有‘黑渣土车’准备进去干活了。随后我们会立刻赶到现场,这种情况,基本能把‘黑渣土车’抓个现形。”
夜间巡查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挑战,在拦截“黑渣土车”时,甚至有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
“有时候也会遇到黑车司机不配合的情况,常常‘黑渣土车’前方会有小引导车配合,当遇到被突查时,引导车往往会超车到前方逼迫执法车减速,此时‘黑渣土车’就会乘机快速冲过去,甚至会闯红灯,非常危险,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沉着冷静地进行处置。”透过他黑框的眼镜,他眼里透露着坚毅。
“为了老百姓,都值得!”
“请组织放心,我年轻,顶得住!”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务实之举。为了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徐青山和他的队友们总是习惯性地延长工作时间,由于值夜班的同志较少,除了常规的巡查工作,他们常常还要接下很多应急任务。
无论工作再忙,徐青山总是保持笑容,从未有过埋怨和苦恼。其实,这么多年的巡查工作,因久坐久站,他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有时腰酸疼发作时,他就在执法车上用双手支撑做拉伸,偶尔轮换睡觉时,在腰上放个枕头垫着,就这样,四年如一日,硬是扛了下来。
当被问到这样做值不值时,他依然保持着笑容:“为了老百姓,都值得!”。
在徐青山和同事们的坚守下,日常管理中不易发现的无资质渣土运输处置行为得到了有效治理。2023年以来,建邺区累计检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2600余台,查处未经核准运输建筑垃圾车辆118台,其他违规运输行为510余起,溯源工地8起。
风雨兼程勇前行,碧水蓝天写忠诚。如今,徐青山和他的队员们仍然在夜夜奔忙,用奉献和担当,继续书写着“夜路人”的故事,守护着安宁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