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青山、一面碧湖,江苏徐州铜山区北村村内游客们络绎不绝。从“采石村”“光棍村”到如今的网红村,刘广铎给北村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路漫长,而他将不断求索。
![](./W020240426747777444060.jpg)
在烟波浩渺的微山湖畔,坐落着一个美丽的村庄。这里青绿满眼,荷香满塘。沙滩白浪,恍若海边胜景;远帆点点,尽享渔村秀色。
观湖景,赏花果,品湖鲜,越来越多的游客寻踪而来,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而十多年前的北村村,由于山多田少、偏僻闭塞、发展落后,是远近闻名的“采石村”“光棍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闺女要远嫁,小伙光棍化”的顺口溜正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给北村村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正是被称为“生态愚公”的北村村书记刘广铎。
初心: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刘广铎是土生土长的北村村人,小时便在湖里摸鱼捉虾,采莲摸藕,三面青山,一面碧湖的村庄是年幼时的乐园。可北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了开山采石,一时间,宁静的小村庄处处炮声隆隆,锤声叮叮,烟尘缭绕。关停污染企业,找出新的发展之路成为了摆在北村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2009年,当刘广铎走马上任,接下北村村发展重担。他带着村干部爬遍了村内16座满目疮痍的山头,又蹲点湖边渔船的饭店,对于村里的发展慢慢建立起清晰的思路,经过多次沟通,大家形成共识,北村村要走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道路。
实干: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09年,村里还有50多万元的负债,刘广铎却已经开始着手对村里的环境进行整治,村干部筹资一点,施工队垫付一点,先从塔山自然村的修路、清理脏乱差、清理公共空间干起,建公厕、建污水处理厂、铺污水管道、绿化亮化,当年就获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的称号,成功获得上级资金支持。
吃下了定心丸的刘广铎通过一年几个项目的创建,一年几十个工程的实施,一分钱都要把它用在刀刃上的省,终于把北村村发展的“雪球”越滚越大,项目扶持资金越来越多,村庄越来越美,名气越来越大。
环境改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破解产业发展“人、地、钱”难题,刘广铎创新实践“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村民”的旅游发展模式,吸引260户村民入社,募集资金5200多万元,建设独具特色的柳泉水寨,打响了楼山湾湖光田园度假区品牌,不断拓展葡萄观光采摘、黄桃产学研基地、荷叶茶加工、农特产电商平台等旅游服务生态链,形成“1+1+1>3”的聚合增益效应。全村800多户15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2020年实现旅游业年收入突破8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0万元,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200余人。
该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国家级荣誉6项,省级荣誉17项。刘广铎也被评为江苏省“千名领先”村书记、第四届铜山模范、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楼山岛、微山湖、渔村景观为形象,探索出一条“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将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一直是刘广铎坚守的方向,但这条路走得并不平坦。
关闭采石场时,他曾经遭遇过赤裸裸的人身威胁。回收村内鱼塘时,有不同意见的村民写举报信,越级上访,敲诈勒索。这些他都看得云淡风轻,他始终认为,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村支部书记就像推磨的杆、压秤的砣,要担得起事,沉得下心,受得了委屈。
村里要发展,资金是关键,为帮村里支持上级的项目资金,刘广铎无论大小项目都积极向上级争取,多跑腿,勤汇报,不怕出错,不怕压力。近十年,北村村从上级争取的项目资金至少1.5亿元,为全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刘广铎的努力下,北村村党群一心,形成了爱村乐业、团结奋进、坚持坚守、勇于争先的北村精神。
蓝图:守护绿水青山 共谱生态新篇
湖水染绿,青山成碧,卖风景,卖特产,卖生态,绿水青山给北村村铺就“金”“银”底色。刘广铎这位“生态愚公”点“石”巧成“金”,用实际行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老百姓心中“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变为了现实。
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大礼堂、教子文化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景观节点,打造文化阵地、志愿服务客站、党员中心户、志愿服务点8个服务阵地。建设乡村文化礼堂,评选十星级文明户200多户,让北村不仅有光鲜的“外表”,也有了厚实的“里子”。“村有景,户有花,村庄宛如画,百姓笑开花,兜里有钱花,齐心大步跨。”成为了村里人人传颂的新顺口溜。
![](./W020240426747779364905.jpg)
在刘广铎看来,他依然前路漫长,将不断求索。改善人居做近景、传承文化做远景、保护生态做风景、发展旅游做光景、乡风文明做背景,刘广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写 “两山”理论北村篇章的道路上将愈加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