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主题为“强化规划引领提升城乡安全韧性”的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安全韧性领域技术标准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部分领导、专家以线上形式参会。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安全韧性领域技术标准制定、标准衔接和标准执行等展开交流讨论,共同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建设。会议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土空间规划分技术委员会(TC93/SC4)主办,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省设计大师梅耀林主持会议
会上,国土空间规划分技术委员会(SC4)秘书长田志强介绍国土空间规划分技术委员会成立背景和本次会议背景,强调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从区域流域、城市到社区等不同尺度下安全韧性问题的重要性。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凝聚行业专家、学者等各方力量,深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安全韧性领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王伟指出,近年来灾害风险发生概率持续加大,对大中型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考验不断升级,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日益重要和迫切。他结合工作提出三点要求,算好安全发展一本账,下好规划引领一盘棋,织好体检评估一张网。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市政院总工程师朱建国以《基于“1+N”安全韧性规划体系的技术标准支持探讨》为题做开场报告,结合项目开展和课题研究情况,系统梳理现行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三类问题,包括各规范标准之间如何衔接、规范标准如何具体落实、如何满足现阶段对安全韧性的新要求,提出未来将在防灾规划标准体系建立与衔接、构建“1+N”韧性规划技术体系、加强配套技术标准研究等方面持续努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戴慎志作为特邀专家做题为《国土空间综合防灾规划编制规程的编制思路与实施建议》学术报告。强调《规程》聚焦于国土空间涉及防灾安全相关的用地、空间和设施布局等关键要素及其规划管控;厘清各部门管理事权和规划工作边界,明确灾害风险区和灾害风险控制线划设的事权和国土空间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的会商机制;为城乡安全韧性标准编制提供借鉴。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国际风险分析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翟国方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安全韧性与防灾规划的编制初探》为题,系统梳理我国城市安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提出规划视角下的安全韧性城市规划框架和韧性城市规划建设策略,最后通过实践案例说明未来我国韧性国土空间(城市)建设战略重点在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灾害风险综合普查、全社会参与等。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SC4 委员)叶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赵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任希岩,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生态室主任乐琪浪,围绕“安全韧性与综合防灾规划”、“防灾规划标准体系构建与衔接”、“城乡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三大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叶斌副秘书长对城乡安全韧性标准编制工作组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围绕安全韧性目标的实现,系统梳理综合性技术路线,细分自然和社会不同灾种类型,深入研究针对性韧性措施,研究综合防灾与空间的关系;二是加强对安全韧性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认识,包括城乡一体化、多部门参与及韧性与综合防灾的用途管制;三是部级层面加快开展对不同行业关键专业术语及其衔接关系的研究;四是细化新标准的执行及相关指标的管控方式。
赵萍副总工重点强调安全韧性标准体系的综合性,除自然灾种外,还应涵盖城市公共安全防灾,如水务、能源、消防应急救援等;同时重视灾普数据的应用和灾害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完善从评估到规划、规划到管理的机制。
任希岩副总工围绕三个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一是提出要明确自然资源和应急管理部门的事权划分,健全两大部门联合编制、审查和监督落实的体制机制;二是认为《国土空间综合防灾规划编制规程》及后续相关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土空间现行标准体系的空白,建议标准委员会针对综合防灾规划如何统筹单灾种规划开展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三是建议聚焦国土空间韧性的用地保障和用途管制要求来开展城乡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工作,同时应加强自然资源部与应急管理部的协同与耦合,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
乐琪浪主任指出标准编制应重点关注区域流域尺度的综合防灾,做好引导衔接,划设风险区和风险控制线,深化管控要求;融合安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平急结合;并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成果应用为例,提出了风险评估成果在不同层级规划中的应用建议。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省设计大师(SC4委员)梅耀林强调了韧性城市的重要性和安全韧性技术标准制定的复杂性,表示将迅速整理、吸纳各位专家对于安全韧性标准编制的宝贵意见,持续推进该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