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深挖在地文化 “文旅融合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又是一个很平常的下午,扬派盆景传承人丘景丰刚结束了在青普文化行馆扬州瘦西湖的“盆景玩物”艺文课程,这次的客人“学生”是几位年轻人,他们从没想过自己原以为的“盆栽”竟然大有来头,也首次了解到扬派盆景是中国五大盆景派系之一。自2015年创建七年来,已拓出多门在地文化体验课程,深挖在地文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和新风口。

徐婧拍摄

目前,青普人文度假旗下多处度假目的地中,其中乡村项目占绝大多数,无不在风景绝美之处;独具特色的度假空间、深入当地的艺文体验、无微不至的运营服务等综合标准造就了青普“高品质人文体验休闲空间”,青普人文度假由此成为国内独树一帜的“人文度假”品牌。

青普梧林传统村落 杨百欣拍摄

青普臻选店婺源水岸边

青普文化行馆阳朔云庐

深耕乡村的运营经验,让青普成为文化赋能模式下的乡村振兴践行者。资料显示,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比从1949年的89.36%减少到2021年的36.11%,这一数字减少的背后,除了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也意味着乡村人才流向城镇的现实,这势必会造成部分乡村发展的缓慢甚至缺失。在现代城市高速化发展,人们面临高压快生活节奏的情况下,文旅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

乡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和文化的起源地,根植于乡村的文化遗产是人与土地链接过程中,创造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因此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相辅相成。

李珩拍摄

李珩拍摄

青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每一个项目成立之初都会有文创团队深入当地,着眼于非遗、曲艺、语言或在地风物等,将这些冷门或者不起眼的文化元素革新创造,与时下流行元素结合起来,变成符合现代人审美并易于接受的艺文课程,以此来实现当地文化脉络的延续与乡村风貌的立体化。

扬州行馆的漆艺风华,金缮(运用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的工艺)环节总是最惹客人专注与讨论,甚至此后家里瓷器遭损坏之时第一念头会由丢弃转变为补救, 这些独特的匠心文化并非高不可攀,它可以在不经意间长久影响一个人,甚至可以服务于日常生活。

青普土楼行馆的茶之初、青普臻选婺源店的坑头米酒,好茶好酒来源于当地的气候及好水质,都是通过艺文课程让来客建立对乡村立体风貌的认知。

青普依托在地文化底蕴,共计开发艺文课程逾402门,拥有由各领域专家、匠人、奇人、非遗传承人组成的逾2500余名的文化导师库,坚持以文旅融合赋能,促进乡村振兴。

青普扬州行馆的艺文导师林晨,是一位折扇制作达人,自行馆开业至现在已与青普走过5年时间,担任“扇底丹青”和“虹桥修禊”两门艺文课程,同行的时间里感触最为明显的就是,透过行馆的艺文课程,让扬州人“走出去”,也让外地人走进来。“扬州在历史上有一定知名度,但现在大众对它了解并不深入,而青普设置了艺文课程,就给了外地人一个很好的观望窗口,看到这么多人喜欢扬州文化,作为推广者,我很自豪。扬州本地也有很多客人到这里,他们也会顺着其他青普项目的艺文课程走向外地,探索更多中国的在地文化。”

青普梧林行馆的艺文导师沈艺捷,出生于木偶世家,师从泉州南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大浩老师,是非中实掌中木偶第四代传承人、南音传承人。行馆开业前10个月便受到了青普文创团队的邀约,加入青普之前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到国内外各地做文化交流与表演。他把与青普的合作看作“结盟”,这样他可以减少外出,专心做两件事。第一,研究课程与创作,让掌中木偶戏从专业上得到创新与传承;第二,借助青普五湖四海的客源,让更多人了解泉州的传统文化魅力。“我相信,与青普一起研发的‘问古寻音’‘掌上春秋’两门课程,可以为每一位来这里的客人搭建一座了解泉州文化的桥梁。”

业内人士表示,深入挖掘和阐释文化内涵,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发展,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运营7年,青普正是以这样“精耕细作”的举措, 以文旅融合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让大家重拾民族文化自信,让外界看到一个不同的民族文化。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