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江苏徐州八所学校成立智慧优学研究实践共同体
2022-02-11 16: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合力同心 共建共享

2月9日,智慧优学研究实践共同体第一次会议在徐州市第十中学召开,标志着徐州市智慧优学研究实践共同体成员学校,在推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进入区域建设、协同发展和常态化实践应用的全新阶段。

共同体以新沂市第四中学、睢宁县第二中学、邳州市王杰中学、英华实验学校、徐州开发区中学、徐州市第十中学、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黄山外国语学校”等八所学校为发起单位,各地智慧教学实践学校为成员。

大会主要内容是研究修订智慧优学研究实践共同体工作章程,通报本学期共同体工作计划。共同体单位成员从政策依据,目标任务,计划步骤等方面做了详细解读。各单位学校积极研究建言,贡献智慧力量,共同体秘书处就建议对工作章程进一步予以完善。

经验交流 各美其美

教育信息化,技术是驱动,数据是核心,课堂是根本。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创新融合,给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深层动力。共同体的成员学校,从智慧教学赋能“双减”,数据分析推动教学变革,人工智能助力教师专业提升等角度,交流了各自学校在转变教学理念、重塑课堂范式、创新教学应用、提升教师素养等方面的经验。

黄俊校长介绍了徐州十中自2013年开始探索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发展历程,通过数据分析,证明了智慧教学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历届领导班子不懈努力,如今的十中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百姓家门口的名校”。

新沂四中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三段五式”智慧教学法多次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全国会议上做经验分享,学校两次承担全国性会议的观摩任务,智慧教学工作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新沂四中张军校长从平台数据,教研活动开展,教师个人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校美誉度提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新沂四中借助信息化智慧教学手段得以全面提升的真实历程,给与会者很大启发。

作为邳州市第一个从事智慧教学探索的英华实验学校的宋端凯校长,通过生动的对比,阐述了信息化教学对学校发展,学生素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他原来所在的王杰中学,通过短短几年努力,从邳州市30多所中学25名的成绩,逐步提高到全市农村初中第一名,智慧教学功不可没。

邳州市王杰中学副校长崔涛在发言中,通过自己分管智慧教学的实践,对智慧教学的高效率,针对性强,大数据分析及时准确,学习形式活泼等特点做了详细介绍,对下一步的工作也提出了非常务实的建议。

徐州开发区中学王海鹰副校长对智慧教学平台帮助老师和学生减负,促进老师信息化水平提高做了重点阐述。该校英语教研组长梁慧敏老师,用心钻研信息技术,所带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均衡化,总体成绩非常优秀。梁老师本人也获得了中央电教馆新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应邀去北京主会场做现场展示。

作为民办学校的代表,开发区黄山外国语学校的仲春丽主任,历数智慧教学给师生精气神提升带来的可喜变化,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智慧教学手段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树人中学云龙校区的张廷位主任,是数学名师,也是智慧教学名师,曾经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全国会议上做经验介绍,是一位年龄虽长,好奇心依旧的一线领导。他借助智慧教学实现“以学定教”的有效模式,被媒体做过专题报道。他的发言让与会者真正感受到,智慧教学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睢宁二中的胡春艳副校长分享了学校领导班子推行智慧教学的曲折历程,展示了智慧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认可。大家一致认为,搞好智慧教学,有一个智慧的领导班子非常重要。

明道取势 共创未来

成立共同体,实践研究智慧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步入深水区,是各成员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务实之举。共同体将按照工作章程,按计划组织交流研讨活动,实现共同体成员单位校本资源共享,借助智慧教学手段,切实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围绕立德树人、五育并重,深入推动学校的全域改革,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

共同体将积极研判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寻找基础教育改革的更多可能,深度践行“双减”政策,突破发展瓶颈,把智慧教学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提升格局的途径,形成多方参与、多维共进、多元并举的智慧教育新生态,以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探索、提炼和固化出充满活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信息化的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现代教育治理制度,以满足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改革的要求,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提供全面支撑。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