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蒋丽)低GI功能稻米、可降解秸秆育秧基质盘、水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10月20日,由江苏省农科院主办,上海市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协办的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展暨农科院优秀科技成果路演在南京举行,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农科院专家们现场推介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各类优质农产品与培育技术的成果转化将为溧水县、涟水县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强农 提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下午1:30左右,会议正式启动,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孙洪武在致辞中介绍,2018年,苏浙沪皖三省一市农科院在浙江海宁共同成立“长三角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联合服务团”,旨在探索农业科技成果长三角一体化应用模式,成果展作为重要内容已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长三角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联合服务团”持续回答提高成果转化实效的永恒课题,致力破解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的时代命题,不断解决成果供需信息不畅的发展难题。

“农业发展正进入产业种类多样、生产主体多元、发展目标多重的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要求产业效益化、农业功能化、村域生态化、治理现代化,我们要共同把握好农业发展规律和乡村振兴要求,精准精益地创造、转化和利用科技成果。”孙洪武表示。
“院地共建” 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工作,并公布了首批名单。江苏有7个县(市、区)入围,其中,江苏省农科院获批作为对口技术单位与南京市溧水区、淮安市涟水县共建先行县。
据了解,在科技供需无缝对接的基础上,目前,江苏省农科院已围绕溧水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探究出“区与院”“镇与所”“村居与团队”“农户与专家”的院地“联姻”模式,推进科技资源、优秀成果、人才团队和创新平台在溧水区全覆盖。会上,江苏省农科院的8个研究所与溧水区的8个镇(街)签订了先行县共建协议,3个研究所和3个团队分别与涟水县的3个产业、3家企业进行了先行县共建签约。

针对涟水县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江苏省农科院将聚焦5~8个主导产业(南集稻米、红窑芦笋、高沟酿酒原料等),围绕产业链短板和各环节技术需求,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通过共建平台、联合攻关、协同推广和品牌创建等方式,实现成果和服务精准供给,推动县域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展品纷呈 科技成果提质先行县建设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农科院的专家前来进行科技成果路演,共同探索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新高度。活动现场,还一并进行了农业科技优秀成果的颁奖。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杨杰研究员带来了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功能稻米。他介绍说,目前团队已成功培育出“建康1号”、“低谷1号”及“双低1号”三款功能性健康稻米品种,分别具有血糖生成指数低,谷蛋白,球蛋白含量低等优点,适用于各类不同健康体质的人群。

“采用该技术后,新垦贫瘠水田生土肥力水平提升快,单季水稻产量能稳定达到450公斤/亩以上,与中等肥力水田的水稻产量相当”,浙江省农科院王建红研究员推介了新垦造水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上海市农科院研发的“申科甜糯99”鲜食玉米软糯香甜,皮薄无渣,且具产量高,抗病抗倒等种植优势。“我们的‘申科甜糯99’农民爱种,市民爱吃,在服务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示范点进行种植的时候,也显著的提高了种植户的效益。”研究员王慧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领导与专家们还一同参观了来自江苏、上海,浙江以及安徽各农科院的展品巡展。江苏省农科院的食品展位前人头攒动,酸甜口味的蜜瓜,嫩而不柴的烧鸡,水分与甜度完美融合的紫薯干等多款食品获得在场嘉宾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