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豫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宽阔平坦的公路两边,成片平整的“田字格”地块向远处蔓延,一眼望不到边;纵横交错的机耕道上,农民驾着农用机平稳驶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修整一新的沟渠里,小鱼小虾围着绿油油的水草,尽情地嬉戏玩闹……11月15日,来到宿迁市宿豫区,一幅和谐美丽的现代农耕画卷浮现在眼前,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支“生花妙笔”。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宿豫区紧紧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筑牢维护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举措,全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17万亩,占比达90.2%,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
初冬时节,草木逐渐枯黄凋零,但在张德旺家的220亩高标准农田里,半月前播种的小麦已破土而出,一阵风吹过,青青的麦苗摇曳扭动,为荒凉的田野带来浓浓生机。
“今年这场秋收,可以说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张德旺说,他家的水稻今年种得晚,别人家的稻子都收完半个月了,他家地里的稻子才刚刚成熟。眼看着一场连绵秋雨即将到来,若田里的稻子收割不及时,经雨一淋就会发芽减产,卖不出好价钱。“以前遇到这种情况,俺可能会愁得睡不着觉,但这次俺压根不犯愁。”张德旺说,知道要下雨之后,他赶紧加快秋收进度,在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帮助下,短短一天半时间,220亩的稻子就全部收割完,他又赶在雨落下来之前把小麦种子撒进地里。
这次“赶秋收”,让张德旺更加体会到高标准农田好在哪里,“要是搁在以前,得要5天才能收完这220亩地,种麦子还得5天。”张德旺说,有了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再大型的农机也能开到地里,收种时间得到大幅度缩减,彻底改变了过去种地“望天收”的状况。
从传统农田到高标准农田,令张德旺欣慰的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随着农田耕种条件的提高得到了彻底改变。更让他高枕无忧的是,在外务工的儿子今年也回家了,跟着他捧起了种地这碗饭。“以前总愁老了怎么办,家里的地没人种了。现在儿子回来了,说要当什么‘新型农民’,还说明年想再承包100亩地。”老张的笑容憨厚而灿烂,“随他吧,反正现在种地比以前轻松太多了。”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使过去易旱、易涝的农田得到改造,低产田变成丰产田、高产田,给农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开了突破口。“接下来,我们将坚持高站位推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持之以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任务。”宿豫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决把项目做好、做实、做精,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陈曙 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