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重点资讯 > 正文

0

江苏常州:城乡融合,从“守绿待金”到“添绿增金”

来源:常州日报   2023-08-18 11:04:00

绿水青山间,龙城绘新景。有山有水、好山好水的常州,正演绎着生态巨变、发展蝶变、文明淬变。

溧阳1号公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全民发展共识。常州以强烈的生态警醒、生态敬畏、生态自觉,矢志不渝“向美而行”,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

走好城乡融合之路,“绿水青山”融汇“鱼米之乡”

溧阳竹箦镇姜下村改造后的农房

“以鹅为媒,与花相伴,蔬菜配送,乡村文创”,这些年,瓦屋山下、神女湖畔的姜下村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村”。守着一方好山水,姜下村坚持尊重自然、守护绿色、做优生态,不仅“飞”出了一只只质优味美的竹箦风鹅,更凭借大美田园和独特“鹅文化”吸引了八方游客,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19年的137万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1047万元。在这里,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村民的金山银山。

和姜下村一样,在溧阳,不可多得的“山水资源”正加速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溧阳洑家村

这些年,溧阳市用足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通过彰显农村“土气”、巧用乡村“老气”、焕发农民“生气”、融入时代“朝气”,全力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荷塘”礼诗圩、“悠然”杨家村、“长寿”南山后、“诗境”陆笪、“金色”庆丰、“山水”桂林、“醉美”洑家、“鹅歌”西汤等18座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全面建成,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各具韵味、各美其美的村庄犹如一颗颗明珠嵌进溧阳山水间,令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溧阳市为代表,近年来,常州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将特色田园乡村、全域美丽乡村、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一体推进,实现“都市里的村庄”和“田野里的都市”交相辉映,让“新时代鱼米之乡”在各地不断从蓝图走向现实。

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绿水青山”造就“金山银山”

7月底,常州乡村旅游再添殊荣: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凭借优良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特色文旅融合发展业态,在首批6家“省级乡村自驾旅游生态圈”试点单位中占得一席;茅山脚下的仙姑村和城西回民村等携手入选首批长三角“臻选”美丽乡村。

金坛茅山仙姑村

茅山旅游的强势崛起,见证了金坛区从“吃山耗水”向“治山理水”、从“守绿待金”向“添绿增金”的转型发展。

金坛区果断抉择,不惜血本“治山理水”,在此基础上坚持做好“生态+”大文章,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居民收入变“高”,进而实现“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出价值。

在持续努力之下,这一方“绿水青山”重新焕彩。金坛区又用山水造景,推动农文康体旅深度融合,实现“风景美”向“钱景美”蝶变。

东方盐湖城

当地深入挖掘茅山千年底蕴、盐矿储藏等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长荡湖秀水美景、湖鲜美食、历史美名等独特优势,依托“美丽风景”发展“美丽经济”,大力推动文旅、体旅、农旅、产旅、城旅、科旅融合发展,先后创成4A级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茅山森林世界和3A级茅山金牛洞等旅游景区,并打造了一批高端度假酒店。

近年来,常州坚持“全境生态、全域旅游、全景融合”理念,以山水资源的充分挖掘带动全域环境的深刻转变,使山水资源成为最有价值的金字招牌、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绘就创新智造蓝图,“绿水青山”反哺“科创田园”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

眼下,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正在接受预约参观。当地的热心市民发现,预约情况十分火爆,预约小程序上显示连续数日均已“约满”。作为金坛本地首座211大学,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受到如此“热捧”并不令人意外。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

不难发现,有好风景的地方就会有新经济。曾经被称为科创“洼地”的溧阳市、金坛区,正持续释放优越生态的磁吸力。随着生态环境的“梧桐树”枝繁叶茂,五湖四海的“金凤凰”也纷至沓来。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南航天目湖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等高能级载体平台先后落户;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重量级企业不断集聚,催生了完整度达97%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智造之美与山水之美相得益彰、美美与共。

如何用好独一无二的山水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常州的答案是产业发展向绿而进、向新而行、向高而攀,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让各类人才在“青山远黛、近水含烟”中临湖捧读、凭栏赏景,激活创新创意的头脑风暴。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