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欧福蛋业
阳澄湖大闸蟹
深秋初冬,苏州全面进入“收获季节”:自北向南,百万亩优质食味稻开镰收割;从阳澄湖周边到东太湖沿岸,十多万亩阳澄湖、太湖大闸蟹蟹黄膏满;运河沿线和环长漾湖周边,稻香美村迎来一拨拨游人……丰饶、富足、美好的“人间天堂”景象,在鱼米之乡精彩呈现。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苏州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把产业兴旺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利用苏州深厚的农业基础,依托长三角核心区的消费大市场,苏州以一二三产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品牌农业、都市农业、旅游农业,蹚出了城乡融合、工农互促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
品牌强农,打造都市精致农业示范
苏州土地资源紧张,农业产值仅占GDP 1%,在此情形下要不要发展“三农”,尤其是水稻、水产、畜禽等“纯农”?苏州答案是,不但“要”,而且要“好”,全力打造都市精致农业示范。
为此,苏州不但划出了百万亩优质水稻种植田在内的“三高一美”(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池塘和美丽生态牧场)国土空间,还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品牌农业,全市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17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33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9.4%,获取更高的品牌效益和市场收益。2021年,苏州亩均产出率达1.45万元,农业经营性收入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比18%。
这其中“苏州大米”的创牌可见一斑。通过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苏州大米”从创牌前的3.5元/500克,目前卖到5—6元/500克,农民亩产增收千元以上,部分有机米批发价卖到20—25元/500克。
“农业品牌不是盆景和点缀,是农耕文化的当代传承、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质监处副处长王芳介绍,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苏太猪”“苏州水八仙”等品牌农产品拥有独特的品种、技术和文化,苏州为此下大力气保护传承,市场卖价也很高。“苏太猪”数十个城区肉店内货品一早上就一卖而光,肉价达三四十元/500克。东山白沙枇杷、西山青种枇杷相继获得国家农产品地标后,共打“吴中枇杷”品牌,2022年种植面积4万多亩,总销售7亿元。
品牌强农,不只涵盖阳澄湖大闸蟹、洞庭山茶叶、吴中鸡头米这些久负盛名的“大家闺秀”,还有玉米、芋艿、黄桃这些过去“名不见经传”的乡野小食。常熟黄金小玉米原来只是当地零嘴杂粮,提纯复壮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包装为“少女的下午茶”“孩子的磨牙棒”,作为轻食点心卖到宾馆茶舍,种植面积扩大到四五千亩,年产值近亿元。今年,太仓新毛芋艿、昆山张浦黄桃也创成地理标志农产品,继续演绎“常熟小玉米创牌神话”。
食品加工,形成国家级龙头企业群
品牌强农,苏州每个特色产业背后都形成一条富民增收产业链。这些品牌农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再经由农业龙头企业加工、二产带动一产,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
秋收过后,常熟鸭血糯稻基地打下的糯米,将由老字号圣百合公司加工成当地美食——“常熟鸭血糯八宝饭”,该企业持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常熟鸭血糯八宝饭制作工艺”。在吴江区盛泽镇,作为“吴越糕点传承者”老字号仁昌顺,也在当地建立了香青菜、稻米和青豆基地,用地理标志农产品香青菜开发的新品糕点和月饼,深受食客欢迎。
像圣百合、仁昌顺这样,以生产制作吴文化美食为特点的规上食品企业,让苏州优质农产品产生更大的溢价收益,苏州为此建立了3个25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不仅如此,苏州还依托地处长三角中枢的优越区位和消费大市场,吸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买全球卖全国、加工销售长三角”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群。
“食品加工亦工亦农、工农互促,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是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强的基础型产业。”苏州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处处长黄菊鑫介绍,经多年培育,苏州已有江苏张家港酿酒、江苏梁丰食品、苏州欧福蛋业、苏州健飞肠衣等5家食品加工企业晋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在苏州食品加工业,农业龙头企业创造了食品行业的多个“全国领先”和“江苏第一”,佳禾食品是亚洲超大型植脂末生产基地,苏州金记食品位列中国豆制品行业产销排品第三、江苏第一,欧福蛋业占据了江浙沪65%以上的蛋品加工市场。
2021年,苏州味知香食品和佳禾食品2家企业上市沪市主板,至此,苏州已形成沪市、深市主板各2家、新三板6家的食品加工类上市企业集群,在江苏农业资本市场独领风骚。在这些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带领下,苏州农产品年加工产值2600多亿元,是农业产值的8倍多。
农文旅融合,展示“人间天堂”苏州美好
苏州品牌农业不仅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还以互联网带动“加二连三”,以旅游业带动“隔二连三”,以农业为主题和源头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快速发展,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
以互联网带动“加二连三”,苏州市级创立“苏农名牌”新零售平台,各市区、乡镇微商、淘宝、抖音直播平台迅速发展,自媒体平台运营如火如荼,“团长经纪人”异军突起。据欧特欧咨询报告数据显示,今年1—8月江苏农产品网络销售287亿元,其中苏州占比20%,位居江苏第一。仅一个东山镇,就有个人电商、微商近600个,果农通过互联网、微信、订单自产自销比例占到60%以上。
以旅游业带动“隔二连三”,阳澄湖大闸蟹以“一只蟹”牵动农文旅一体的产业链。“一只大闸蟹出水价40—60元,煮熟了端上餐桌100元,吸引游客带动住娱购收入就是200元、300元。”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协会会长胡建国笑言,阳澄湖大闸蟹市场号召力极强,全市共有生产主体4800多个,建有大闸蟹市场11家,相关从业人员3.5万人。发展大闸蟹衍生产业,苏州还建成阳澄湖旅游度假区2个、餐饮集聚区14个、五星级酒店及特色民宿551家。2021年,阳澄湖大闸蟹销售4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综合收入350亿元左右。
一二三产联动发展,苏州太湖雪丝绸有限公司不但在吴江建立了蚕桑基地,创立国内知名的家纺企业,还创建文化产业园和蚕桑文化馆,开发了科普展示、采桑喂蚕、育蚕课堂、植物扎染、手工刺绣、丝巾搭配等文旅项目,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
蓬勃发展的农文旅产业,助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展示“人间天堂”的苏州形象。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依托农耕文化、特色种养和大地景观,全市共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3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24个、省主题创意农园47个。今年1—6月份,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接待游客1765.65万人次,综合收入17.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