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110多万亩
苏湖熟,天下足。深秋时节,从长江之滨到太湖沿岸、运河沿线,苏州农村全面进入“丰收季”。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秋粮水稻面积恢复至112万亩,预计亩均单产619公斤,总产量13.9亿斤,达到近7年来最高。
“稻田面积增加、粮食连年丰收,不仅维护粮食安全、守护好居民‘米袋子’,还保障了生态安全、田园风貌。”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苏州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高,包括百万亩优质水稻在内的“三高一美”(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池塘和美丽生态牧场)落地建设、持久见效,为城乡协调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强支撑,谱写了“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动人篇章。
多管齐下,
新增10万亩水稻田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所在。为守护田园风貌和粮食安全,土地资源紧张的苏州以规模化为重点,不但把“百万亩优质水稻”落地上图,近几年还通过退渔还田、退草还田以及“三优三保”等行动,新增加10万亩水稻田,总量达到112万亩。
常熟市既是苏州粮食主产区,又是渔业生产基地。在沙家浜镇,一条东沙路分开了水稻田和大闸蟹池塘。“前些年,东沙路左侧的这些水稻田,多数也是鱼塘,后来全部退渔还田了。”沙家浜镇华阳村村书记周纪忠介绍说,按照苏州市池塘生态化改造要求,养殖鱼塘需设立尾水净化区,通过微动力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东沙路左侧300亩鱼池距离河道较远,改造条件也不好,全部 “改渔为稻”了,建成高标准农田。
东沙路右侧的养殖区,则放手对鱼塘精养化改造。“你看这一大片鱼塘,尾水全部处理达标后,才排放外河。”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副理事长、湖强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李自强介绍,他租赁华阳村420亩鱼塘,生态化改造后添置了无人投喂机、无人投喂船、水下割草机和远程监控系统,养殖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养殖的规格蟹卖到60—80元/只、青虾80-90元/500克。接下来,这片鱼塘将绿化美化,添加餐饮、民宿、垂钓功能,建设集观光、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渔业园。
生态化改造后退渔还田,既用好水养好了鱼蟹,又扩大了稻田面积,整个常熟市稻田面积为此扩大到27.2万亩。在吴江,从2017年到2020年,累计有4.7万亩鱼塘改造为稻田。“这些年退渔还田力度很大,我现在承包的3200亩稻田,有一半是池塘改造的。”吴江区八坼街道石铁村种植大户翁玲宝说,稻田面积扩大后,农机利用率更高了,改渔为稻后底泥很肥,减用了化肥,稻米口感很好。
生态补偿,
守护江南田园风光
“苏州各地纷纷改渔为稻,除了池塘生态养殖的环保倒逼外,还有水稻种植生态补偿的政策激励。”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杨贵平介绍,把水稻视为人工湿地的一种并进行生态补偿,是苏州的一大创举,每亩补偿420元,单是2021年,全市水稻生态补偿就达4.9亿元,使种粮的比较效益大大增加,稳住了农业的基本盘,提高了种粮的积极性。
为此,苏州各地不仅利用鱼塘精养化改造机会,把许多养殖规模小、不具改造条件的鱼池改造为稻田,还利用“三优三保”政策,把许多非粮化的苗圃、桑园以及低洼地改造为稻田。为推动池塘“改渔为稻”,吴江区一次性给予村(社区)3000-4000元/亩的补偿,并对改造后的稻田复垦复种最高补偿1600元/亩。
挖潜扩容水稻田的同时,苏州以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灌排设施保障,畅通田间道路工程,完善农田林网覆盖,建设资金提高到5000元/亩,基本实现耕作面积的高标准建设全覆盖,并建成了以张家港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吴江国家级现代农业园等一批以粮油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园。
对此苏州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苏州作为粮食主销区、人口净流入区,农业必须履行自身的使命担当,为苏州工业经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稻田面积对苏州来说,还有涵养生态环境、守护田园风光、传承农耕文明的独特作用。水稻生长季节正好是前期梅雨、中期高温、后期台风,梅雨和台风期间可以蓄水,高温季缓解了热岛效应。因此每一块水稻田、每一株秧苗都是一个湿地系统,增加绿量、净化水质、改善局部小气候,大规模连片的水稻田,守护着苏州经济发达的城镇带。
品牌强农,
农业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
11月12日,太仓市璜泾镇为雅鹿村雅丰农场3000亩水稻田举行“璜泾食代”新米品牌发布会。“作为‘苏州大米’子品牌,‘璜泾食代’创牌后米价从过去的3.5元/500克涨到5元/500克,每亩可增收1000多元。”雅鹿村村书记顾海东开心地说,他们种了3年的100亩有机水稻今年有望得到认证,一旦通过可卖到30元/500克。
雅鹿村原为苏州市级贫困村,近年来借力苏州大力支持稻米种植兴办集体农场,又用种粮收益到镇里投资“标厂经济”,集体收益从10多年前的10万元涨到2020年的150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2500万元。
“在苏州,各项政策加持下,粮食种植正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种粮大户正成为很体面的职业。”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质监处副处长王芳介绍说,全市以南粳46、南粳3908等为主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占比88%,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优良食味品种推广面积创历史新高。在此基础上,苏州全力打造“苏州大米”品牌,形成“苏州大米”区域公共品牌+数十个企业子品牌矩阵,米价从创牌前的3.5元/500克,涨到创牌后的5-6元/500克以上,精装米、有机米卖到每斤十几元、二十几元。由于各项补贴到位,大户稻麦两季,扣除农资、土地租金等成本,平均每亩收入近千元,高的2000多元。
集中连片的水稻田不仅铸就了苏州生态本底,还圆了都市客心中的田园梦。在昆山、张家港、吴江等地的农业园区,黄、绿、黑、白彩色水稻组成了绚丽多彩的稻田画,面积有上千亩,不但引来大批游客,还吸引长三角周边城市的稻田画创作者前来观摩。以金色稻田为背景,一些民宿、餐饮品牌纷纷落户吴江环长漾湖的稻香美村,开出稻田餐吧和民宿村。平望镇后港民宿村国庆开业以来,游客白天在稻田边的树林搭帐篷露营,晚上围着篝火娱乐,各项旅游收入100多万元。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