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重点资讯 > 正文

0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实施“八项行动”,打造“农业硅谷”

来源:南京日报   2021-11-01 09:42:00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

中心鸟瞰效果图

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要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创新、开放,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关键词。

在浦口区,有这样一个地方,始终将创新作为自己的重大使命,将开放作为自己的前进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让“米袋子”更充实,“菜篮子”更丰富,“果盘子”更多彩,这就是浦口南京国家农创中心。

过去五年中心“成绩单”

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见证着中心发展的速度;五年,更是一次能级跨越,丈量着中心发展的广度。

2016年12月,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批复成立,2018年5月开始实体化运作。“其实放眼全国,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的研究机构不在少数,我们这个‘国字号’中心到底是干什么的?”农创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善谋者胜,远谋者兴,农创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区别于一般的农业科技园、产业园,是“以产业科技转化为核心,向前延伸以产业需求引导科研方向,向后拓展带动成果孵化、产业化,打造农业科技产业总部经济,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动力的综合平台”。

从源头谋创新,才有冲击产业金字塔尖的可能。农创中心深谙其道,五年时间,白纸作画、乘风起舞,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集聚赵春江、邹学校等近10个院士团队;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累计签约项目200多个;落地天邦集团、益客农牧、农信互联等一批总部企业;与美国硅谷创业孵化器PlugandPlay共建国内唯一的“国际农业创新加速平台”……“不难看出,五年来,我们所走的每一步路,都在为‘未来’蓄力,让创新和开放融入中心发展的血脉中。”农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作为一块“试验田”,经过近两年探索,农创中心正逐渐打造为一个“双创、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农创中心在载体平台上下功夫,在招商引智上做文章,在创新机制上出实招,在辐射带动上扩影响,“我们坚持科创载体‘立’谷、招商引智‘建’谷、体制机制‘成’谷、辐射带动‘靓’谷。”该负责人介绍,这里正逐步成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试验田”。

未来五年中心这么干

走过千山万水,仍要跋山涉水。进入“十四五”,农创中心将如何绘就更加美好的蓝图?“进入新征程,农创中心将始终围绕‘农业硅谷’总目标,重点实施八大行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农创中心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实现更多突破,答好科技自立自强“时代考题”。

引领浦口农业发展行动

立足浦口区农业实际,通过科技赋能、提质增效,助力浦口区打造为大都市近郊农业的全国样板。到2025年,瞄准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两个方向,全面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品牌塑造、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等五大工程,推动浦口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功能布局优化提升行动

强化资源集聚和统筹布局,努力形成“核心区+联动区+辐射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25年,完成科创中心A地块及周边载体建设,建成孵化展示基地(西江口),与汤泉农场协同发展;在南京市内,实现“一核四园”联动发展;在江苏省内相关涉农区县挂牌一批孵化基地;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产业链基础能力提升行动

全力开展农业产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格局。到2025年,取得重大原创成果5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0件,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5个,形成1-2个“一个院士团队+几个龙头企业+一批高科技农业企业”的重点产业。

科创企业森林培育行动

大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25年,落户总部经济企业3家,高质量运行科技型企业200家。

高端平台载体建设行动

做优平台载体打造科创沃土,增强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到2025年,引进或建设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0个,新增市级备案新型研发机构5家。

人才智力培养集聚行动

吸引和集聚全球农业高端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准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到2025年,落户院士团队数达10个,持续深化打造全国唯一的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

科技开放合作推进行动

建设长三角农业创新共同体,深化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精准吸引和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到2025年,全面开展跨区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设立2个以上的海外招商平台,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10个。

创新生态环境优化行动

积极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着力健全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环境。到2025年,举(承)办市级以上重大创新活动100余场,全面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初步构建高水平农业创投基金集聚区。撰稿 叶长文 供图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