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基层力量配备不足难题,宝应龚陈村有新招
为解决村干部人手不足、群众参与治理程度不高等问题,宝应县山阳镇龚陈村摸索出一种“1+2+N”的治理模新式,即形成1只领头雁,2套班子成员,N股有生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格局。
头雁领跑,制定规划谋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工作矛盾多,任务重,要提升治理能力,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群众中威信高的农村党支部带头人队伍。龚陈村实行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玉龙年纪轻、思路活,能够有效协调和落实村中的各项工作,在村民中有较高威望。2019年,在杨书记的努力下,龚陈村成功化解190万元的历史债务,成为“无债村”。
班子协作,各司其职稳推进
头雁领跑,也需要队伍紧跟。乡村治理工作在有了党支部书记的坚强领导之后,还需要有一套各司其职、尽心尽力的班子作为支撑。龚陈村目前共有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除一名第一书记外(选调生),均为本村村民,熟悉本村情况,群众工作能力强,面对疫情防控、防汛防旱、秸秆禁烧等重要工作,总能第一时间到岗到位,联系各自片区,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村民参与,齐心协力破难题
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村干部队伍作用发挥“主心骨”作用外,还需要全体村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龚陈村的乡村治理队伍之中除了固定的9名村干部之外,还动态补充了村内各类有生力量,有效缓解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一个人带动一户,一户带一组,大大提升了村民对村里工作的配合。(王莹 池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