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乡村振兴 > 正文

0

高德荣:把“良种梦”写在大地上 女儿喊他“麦子爸爸”

来源:扬州网   2022-05-31 17:37:00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历五月,正是麦子收割的季节,也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高德荣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这两天,由高德荣科研团队在国内首次选育成功的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双抗”高产新品种——扬麦33号开镰收割。今年秋播时节,这些麦种将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未来,扬麦33号有望成为我国新一代主导品种。

高德荣(中)与团队成员筛选麦种

高德荣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历五月,正是麦子收割的季节,也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高德荣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这两天,由高德荣科研团队在国内首次选育成功的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双抗”高产新品种——扬麦33号开镰收割。今年秋播时节,这些麦种将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未来,扬麦33号有望成为我国新一代主导品种。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当天召开的2022年江苏省“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2022年“江苏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在10名当选者中,就有来自扬州的高德荣。这也是扬州首次有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

扎根麦田

攻克一个个育种难题

常年穿梭在麦田里,高德荣的皮肤晒得黢黑,这个时节,他手上还有麦芒扎过的痕迹。

“很小的时候,我就立志将来要让大家的饭碗端得更稳,饭吃起来更香。”出生在里下河地区,从小就感受过农民的艰辛,从年少时起,高德荣就有了从事农业的念头,让父老乡亲吃饱饭,少辛苦一点。

1991年,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高德荣主动回到家乡来到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扎根麦田,这一待就是30多年。

“科研成果只有真正用到大面积生产,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这是高德荣常挂在嘴边的话,与农民为友,与麦田为伴,“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育什么,国家需要突破什么,我们就钻研什么。”多年来,高德荣团队解决了小麦生产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2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生产上出现小麦播期推迟的苗头,高德荣敏锐地察觉到生产对耐迟播品种的潜在需求,立即带着团队开展小麦耐迟播理论研究和育种,研究提出了“两端快速发育”育种策略,培育出耐迟播高产优质品种“扬麦16”,特早熟、籽粒脱水快的“扬麦23”,迟播、抗倒伏的“扬麦25”等,被作物育种领域普遍关注和借鉴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弱筋小麦是制作饼干和糕点的优质原料,但长期以来我国优质弱筋小麦原粮市场供应紧缺,严重依赖进口,高德荣带领团队连续多年系统开展弱筋小麦品质的理论研究,明确了弱筋小麦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建立了弱筋小麦品质育种技术体系,育成的优质弱筋小麦成为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导弱筋品种,打破了对进口弱筋小麦的依赖,使长江中下游麦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基地,提升了国产弱筋小麦的国际竞争力。

科学研究不但需要埋头苦干,还需要不断创新。

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培育高产抗病品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粮食和口粮安全最大威胁和“卡脖子”问题。面对这块全世界都啃不下的硬骨头,高德荣带领团队研究了本麦区小麦品种和世界各地各类种质资源的赤霉病抗病基因组成,并对团队20多年育成的抗病材料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在“芯片”里植入“抗病程序”,攻克了小麦“癌症”,终于育成了我国首个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双抗”高产新品种“扬麦33”,这一小麦新品种不仅“身体”好,产量也高,巩固和提高了我国抗赤霉病育种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麦子爸爸”

把“良种梦”写在大地上

这些年来,高德荣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0多项,主持和参与育成多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4亿多亩,增产粮食150多亿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50多亿元,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提高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二等奖2项。两次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计划,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称号。

“只有真正爱上麦子,爱上土地。才能育出良种。”在高德荣看来,小麦育种事业关乎千家万户的饭碗。到哪里,他心里都惦记着麦子。“时时察看麦苗长势,遇到雨天,戴着草帽就猫到田里工作了。”高德荣说,自己爱人是医护人员,工作也很忙。“常常要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年幼的女儿在很多同事、朋友家里住过,或者请传达室的阿姨抽空到家里去看望下女儿。”

他心里装着麦子,走着路也想,躺在床上也想,“女儿有时候会开玩笑地说,感觉我更像是‘麦子’的爸爸。”高德荣回忆。

潜心研究的同时,高德荣还特别关注团队后辈的成长。他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根据各个人的特点和专业背景,找他们聊天谈心,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帮助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在他的努力下,团队里的年轻人也在各展所长,解决一个个育种的理论和技术难题,用行动去振兴民族种业,用青春和汗水去浇灌着小麦育种事业。

“小麦生长有其周期,从播种、田间管理和调查、选种,再到收获,每一步都需要踏踏实实坚持下去。”

高德荣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30多年潜心小麦育种,他将“育种报国”的梦想写在了大地上。

通讯员 扬科协 记者 邱凌

标签:高德荣;麦子;良种梦

责任编辑: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