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石港镇:“鱼米之乡”好春光
编者按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南通市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为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南通观察》与南通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推出“乡村振兴江海行”栏目,走进农家小院,深入田间地头,采撷乡村振兴精彩故事,聆听发展富民时代强音,记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江海实践”。
春风又绿江海岸,田间地头“闹春”忙。时下,走进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放眼望去,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绿油油的麦田生机勃勃;阳光下,无人机、多旋翼飞行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上天入地大展身手,一派人勤春早好风光。
“奋进春天里,不负春光好,加快把乡村振兴蓝图化作石港人的实景图、富民图。”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通州区石港镇党委书记顾灏表示,深入贯彻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现代化的“诗和远方”。
深耕农业强,种好“示范田”
“流转土地820.68亩,稻麦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今年春耕,高标准农田石东村优源家庭农场主颜志荣用上了自主研发的“播种开沟一体机”,下田效率高,农忙不再忙,心里满是自豪。
以建设3.4万亩高标准农田为抓手,近年来,石港镇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用现代科技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马锋介绍,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石港镇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模式攻关,建立年亩产吨粮以上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重点加强小麦“一喷三防”、水稻工厂化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稳产增产集成应用,达到测土配方施肥100%、病虫害统防统治100%。在高标准粮田区域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85%以上。
开春以来,位于睹史院村的圣耕农业园,迎来一批批南通市民踏青。南通市人大代表、南通五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说:“我们投资3000万元建设通州最大的生态农业园,集生态种植、休闲体验、怡情益智于一体,打的是现代都市农业牌。”从“卖粮食”到“卖生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成为石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生动写照。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石港农业正向“品牌+”迈进。天泰粮食种植和加成优质水稻等两家合作社获批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优源家庭农场、雨顺家庭农场等11家农场建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石港镇完成农业科研试验项目3项,测试粮食新品种21项,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2个,新建省级现代农业发展项目4家。
精绘农村美,秀出“四季景”
省委一号文件明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石港镇迅速行动,把工作重心、工作举措、工作力量往“三美一高”上聚焦,推动各项工作再上台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也是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迫切需要补齐的短板。顾灏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石港镇坚决守好乡村振兴的生态基底,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收获更多幸福感。
以“四好农村路”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打造精品农路13条15.6公里。着力解决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新建农路19.9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93盏,消除农村路桥安全隐患39处。
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要求,疏浚河道18条段9.2公里,疏浚土方5.9万方。新建生态河道2.42公里,治理亭石河、九洋河和马道横河等24条河流。新建五平路沿线污水管网0.46公里,完成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1800户。
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打造睹史院村特色田园乡村,提升渔湾景区基础设施配套。以美塑旅、以旅彰文,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擦亮“长三角最具魅力特色小镇”金名片……
“出门有公交,宽带全覆盖,田园综合体新项目建起来,日子越来越美了。”好美景、好日子、好心情,幸福写在村民们的笑脸上。睹史院村党总支书记镇永忠说,“十里渔湾”显特色,“生态农业”出效益,“四季美景”迎客来,如今,渔湾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农村好生态真正成了城里人的诗和远方。
实施“三美一高”行动,推动石港镇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时时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精彩蝶变,托起村民百姓“稳稳的幸福”。
锚定农民富,筑牢“强堡垒”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顾灏说,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本领,在产业谋划实施等方面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红色头雁”引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石港镇健全党政领导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选派一批能力强、作风实的村第一书记,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21年,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睹史院村创建的“345融合党建+”品牌在通州区得到推广,并获评区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今年初,石港镇全面提高党员冬训课质量和水平,让冬训小课堂与乡村振兴大课堂同频共振,通过轮岗培训、业务提升、学习总结等,着力将全镇村干部从业务“单面手”培养成“全能王”。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石港镇党委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引导党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创办致富项目。同时,完善激励政策、大力聚才引智,注重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农村外出务工能人中发展党员,把先进分子、优秀人才吸引进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才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流转有租金,打工有薪金,分红拿股金,腰包更鼓了!”在圣耕农业园务工的张大伯算了一笔账,一年每亩租金1000元,在园内打工一个月能挣3200多元,年底合作社再分红,一年下来收入53000多元。拓宽老百姓增收渠道,石港镇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行动,达成村企联建合作项目9个,打造金南风稻米产业基地、农耕休闲体验园和农业科普园等,“公司+基地+农户”让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赚钱”。
乡村振兴核心是产业兴旺。石港镇推进江华纺织、拓玉工艺品、旭佳工程机械3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加速辰安新材料、芙嘉图纺织机械、拓新智能装备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2300多名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同时,全力以赴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实事,群众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