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乡村振兴 > 正文

0

让手艺为乡村振兴深度赋能

来源:新华日报   2021-12-31 10:43:00

12月27日,苏作非遗工坊共建仪式暨吴中区传统技艺技能大赛颁奖仪式在吴中区光福镇举行。吴中区、光福镇携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部门单位,签约共建苏作非遗工坊、苏作产业学院,让手艺为乡村振兴深度赋能。

在文旅部、人社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非遗工坊是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非遗工坊优势,将其作为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手段,苏作工艺非遗工坊也是三部委文件推出后,全国首个落地的非遗工坊。

作为“苏作苏工”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吴中光福镇孕育出了“刺绣、缂丝、吴罗”和“玉雕、核雕、木雕、佛雕”“三绣四雕”等缤纷多样的民间传统工艺门类,素有“百工之乡”之称,先后被评为“中国雕刻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镇拥有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35人,区级以上非遗传承人36人,钟锦德大师更是成为吴中建区以来首位获得“国字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乡土人才。近年来,该镇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合作,构建了苏作工艺学院产教融合平台,有效提升了当地手工艺人才学历教育培养水平,助推了苏作工艺传承与光福工艺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苏作非遗工坊由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吴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工艺美院、光福镇人民政府、于生一国玉天工(苏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五方共建,通过专业资源共享、专业渠道共享、专业宣传共享,有效整合五方资源优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有效吸纳带动地区就业创收,实现非遗保护、文化振兴、扶贫就业共赢。非遗工坊将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带领作用,引入“非遗+互联网”“非遗+文旅”“非遗+民宿”等多元经营思维,提升发展能力,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吴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苏作产业学院由光福镇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青年手艺人协会和苏州工艺美院三方共建。学院立足苏州、服务江苏、面向全国,将充分发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文化发展方面的教育经验,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等。

活动现场,在吴中区传统技艺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还由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开通绿色通道,直接聘为兼职教师,让人才走进课堂、走上讲堂,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

“通过苏作产业学院三方共建,量身定制‘招生即招工’的定向化培养方案,以政、校、企、行(行业协会)协同育人政策举措,打造基地建设、共同研发、共育人才、共建资源、共享成果等一体化融合的高技能、多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全方位体系。”苏州工艺美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介绍。苏作非遗工坊与苏作产业学院共建是高校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保护传承、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依托光福镇丰富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统手工艺人才队伍优势,有效整合共建单位各方资源优势,赋能乡村振兴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找准发展路径。

光福镇党委书记陆胜兰表示,光福镇将全力发挥好区内首家苏作工艺非遗工坊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苏作产业学院的人才培育作用,大力挖掘培育德艺双馨的传统技艺工匠和行业带头人,持续深化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快推动工艺与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和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实现苏作非遗文化、光福非遗产业可持续发展,擦亮苏工苏作光福“金字招牌”,为奋力实现工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应有贡献。记者 盛 峥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