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乡村振兴 > 正文

0

稻菽飘香,“一亩田”的振兴味道

来源:新华日报   2021-11-15 14:07:00

永宁街道青山村获颁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汤泉街道泉东村吴林组上榜“江苏省传统村落”;西埂莲乡、水墨大埝、楚韵花香入围南京市美丽乡村体育特色基地……丰收时节,浦口区“高光时刻”接二连三,散落在老山脚下、滁河岸边的座座村庄,成为“最美花园”的别样风景。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良好生态,是农村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财富,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浦口区聚焦“生态宜居”的目标愿景,以美丽宜居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活习惯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以赴在希望的田野上描摹一幅乡村美、百姓富、产业旺的“工笔画”。

从村庄亮化到道路出新,从旱厕取缔到水系清洁,从农田复垦到智慧种养,在浦口广袤农村,一场“绿色蝶变”好戏连台。“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浦口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守护山水林田湖草,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把绿水青山的“美丽颜值”变为金山银山的“发展价值”。

让农民乐享“诗意栖居”

初冬的清晨,沿着长山贡东路漫步汤泉吴林组,远处的老山峰峦叠起,村居粉墙黛瓦,古色古香。透过低矮的围墙,独居老人夏应翠的院落一览无遗,四间平房收拾得干净利索,菜畦里的萝卜、白菜、韭菜长势喜人。78岁的她一早就在门口的花坛里忙碌,“儿女喊我去城里住,他们的鸽子笼,哪有我这舒服。”

住着145户居民的吴林组,是汤泉苗木产业的发源地,也是浦口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远看绿油油,走近皱眉头。”泉东村党总支副书记简泽伟介绍,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山村,道路坑坑洼洼,私搭乱建此起彼伏,旱厕不时飘来刺鼻的气味。

改变始于2019年,市级示范村创建启动后,村里新铺了沥青路面,污水管网进门入户,旱厕猪圈全面整治,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吴林组再不是旧模样。村干部还引导居民活用修枝剪叶的“吃饭手艺”,开展美丽庭院建设,一个个精致的小花园,在老山脚下连成景观长廊。

告别“脏乱差”,小康征程一路“美如画”。从2013年开始,浦口区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综合实施道路提档改造、水系景观提升、房屋立面出新、村庄绿化亮化、服务配套设施等工程。截至2020年底,浦口已累计投入资金超10亿元,完成了14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村、宜居村创建工作。

一组数据能体现浦口的“乡村之变”——累计完成新建、改建农村户厕16679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554个自然村组全部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和集中收运处理;自然村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0%覆盖。

让美丽乡村始终“颜值在线”,常态治理必须建章立制。2020年,《浦口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运行机制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一张清单”“一支队伍”“一把尺子”“一套机制”的工作体系,并成功升级为“市级地方性标准”。浦口区财政还每年拨付85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持续巩固整治成果,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给农业添加“生态酵母”

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单纯追求田园风光之美,而是要在生态优先前提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有机统一。

桥林街道兰花塘社区,4248亩稻田已经全部完成收割,产量预计达到442万公斤。这片紧挨着高旺河的土地,在桥林新城的规划中是江北地区的生态廊道。正因为此,5年前征收拆迁后,这里就没有再进行产业开发,一度瓦砾成堆,荒草丛生。

2020年,浦口区启动兰花塘片区高标准农田改造,在对田间沟渠、道路、管网升级的同时,引入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团队和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科技资源,并将工程规划设计融入景观塑造和环境整治,把拆迁荒地打造成万顷良田。亩均投资超万元,标准之高,全省罕见!“既保留了生态涵养功能,又实现了粮食丰产增收,还打造了特色美丽乡村。”桥林街道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陈伟说,兰花塘片区“一石三鸟”,绿色农业大有可为。

坚持生态优先,让农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浦口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更多的实践,用“生态酵母”催生现代农业的“融合效应”。

永宁街道联合村的共兴青虾产业园,拥有国家地理标志的“永宁青虾”一个月后即将上市。联合村党总支书记陈海峰最关注的,还是水。在此前虾塘生态化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园区又启动了养殖尾水绿色处置项目,专门开辟尾水生态缓冲区,所有虾塘尾水必须经过净化沉淀才能用于灌溉。他说:“滁河为青虾提供了源头活水,处理好每一滴尾水,就是守护好子孙后代的饭碗。”

位于星甸街道的天邦万头猪场项目,1.5万头生猪将在20日左右“回家”。目前,投入100万元的除臭系统升级接近尾声,未来通过空气过滤、室内喷淋、精准通风,把猪场的生态影响降到最低。“项目与农房的直线距离最短只有200米,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不惜投入。”负责人张小东介绍,企业建设了800立方米的中转池,粪污在这里经过发酵处理,转化为最小单体的有机肥,免费提供给周边村民。

乡村的水土气,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近年来,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全力推动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以创新手段引导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白色污染”回收处置、秸秆粉碎全量还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为农村解开“美丽方程”

从今年的端午开始,江浦街道的响堂就打开了“网红模式”。一朵栀子花,香气溢满金陵街巷;一杯“栀咖啡”,引来无数时尚男女;一方黄金稻,传递千年农耕文明……这个深藏在山谷中的原生态村落,在设计、商业、运营和文艺界精英大咖们的共同打磨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山两水”的生态禀赋叠加都市近郊的区位优势,让浦口农村的“美丽方程”,有了更多的解题思路。在“11颗珍珠”的基础上,浦口区去年启动5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除了江浦“响堂”,永宁“圩美共兴”、星甸“茶里大地”、汤泉“花径泉野”、桥林“江上草堂”同步推进,在保留田园风光、乡村肌理,用好山水地势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生态环境、产业联动和文化挖掘,全面重构浦口美丽乡村的价值。

以479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域为主体,浦口综合采取“修路、理水、整田、护林、改院”等手段改善乡村风貌,系统植入商务会议、民宿度假、创客基地等功能。全长约120公里的五条全域旅游精品路线,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老山线穿行“百山林海”,长江线饱览“春江十里”,滁河线横贯“大河故道”……以路引景,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联网成片。

山水融合、点线串联、城乡一体,“最美花园”正释放出越来越强劲的“磁场”。统计显示,2020年,浦口区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位列全市第二;全市十大最受欢迎乡村旅游目的地占据一半;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批省级汤泉旅游度假区。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背后有疫情改变出游方式的外在因素,也有消费需求迭代升级的内在影响。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浦口顺应旅游消费本地化趋势,推动“都市微度假”向“都市深度假”进阶,精准解决美丽乡村“想进进不来”“想吃吃不到”“想买买不了”“想住住不下”等配套供给不足难题,真正把“诗和远方”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浦口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力争“十四五”末旅游年接待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突破200亿元。美丽乡村建设,既是浦口乡村振兴的发力点,也是文旅产业的增长极。未来的浦口农村是什么样?答案就写在吴林组村居的墙上——望得见山,看得到水,留得住乡愁! 记者 盛文虎 通讯员 陆浩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