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乡村振兴 > 正文

0

不愁卖!680亩稻子“开镰”前便已全部售出

来源:宿迁网   2021-11-09 11:02:00

“抓紧时间呀,听说过两天冷空气就来了。”11月4日下午,在宿豫区来龙镇路墩村的一处稻田里,33岁的陈大伟正戴着草帽,站在运粮车顶上,嘱咐收割机快速、高效工作。

从陈大伟那洋溢的笑容就能看出,他家今年的收成不错。“没错,今年是我在路墩村种地的第二年,也是第一个丰收年,这680亩的稻子在未收割之前,就已经被人预订了!”陈大伟说,他今年种的是一种长粒稻,亩产约1100斤,很受欢迎。

原来,早在半个多月前,来龙镇当地一家企业便和陈大伟谈合作的事宜,看过他的稻穗之后,立即拍板全部预订了下来。

“我只负责收割,之后稻谷全部运到预订方的公司,他们自己进行烘干、加工等工序。”陈大伟说。

眼前的陈大伟是一名地道的“农二代”。按照他的话来说:“从没想过自己也会做农民,但真的成为农民,才能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与伟大。”

“我高中毕业之后便开始工作了,在苏州等地打工,虽然月薪也足够一家人生活,却无法顾及还在宿豫生活的孩子和老人,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决定回乡创业。”陈大伟说,2016年,他在沭阳县承包了7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稻子。由于在父母的帮助下,管理得当,产量、质量都很好,给他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这让他对土地多了一份希冀。

“去年5月,我们贴出‘公告’,为村里的几百亩地‘招商引资’,没想到陈大伟来了!”路墩村副主任林政说,陈大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一口气承包了680亩地,不但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动十几名村民增收致富。

当天,陈大伟的稻田里,除了工人工作和收割机运作,还有一些农户正在捡拾稻谷。“听说这里的庄稼大户心地善良,村民们来捡拾倒在地上的稻子,他从不反对反而很支持,我们夫妻俩最近没啥事,就来捡点稻子回去,感觉丢了怪可惜的。”村民王先生说,有时候,他一天能捡二三十斤稻,自己吃,挺好。

“有些稻子因为倒伏,收割机无法收割,烂在地里,也实在可惜,他们捡去也是一件好事。”陈大伟说。

“只要肯在土地里下功夫,它便能给你带来惊喜。”陈大伟说,如今,种粮食再也不是父辈那样,种田只靠一双手,“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基本脱离双手,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早已转型升级,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的道路。过去,老一辈人常说“读不好书,就回家种田”,如今,他想说,“读不好书,那么田也不好种。”(记者 仲文路 见习记者 臧子青)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