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乡村振兴 > 正文

0

绿色打底,溧水探索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南京日报   2021-08-24 10:29:00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地处石臼湖畔的溧水铆足了劲,绿色农业正蓬勃发展。立秋已过,水稻陆续进入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在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村的稻田里,湛蓝天空下,一眼望去是看不见边的绿油油的稻田,成群结队的白鹭在稻田里觅食,叽叽喳喳,怡然自得,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呈现眼前。

石臼湖畔、秦淮源头,优质的生态环境为溧水的水稻高品质提供了先决条件。2020年1月,溧水区正式启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涉及和凤、洪蓝、石湫等6个镇街,面积15.02万亩。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溧水区已有8家稻米生产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大大提高了该区优质安全农产品市场供给和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防控有“妙招”,稻田装上“守护神”

水稻绿色生产,对农户而言,意味着从育种到播种,收割中的用药、施肥,田间管理等环节要求更加严苛,其中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水稻绿色生产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当前正值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关键时期,水稻要高产,中后期田间管理要跟上。在位于和凤镇的3000亩生物防治示范区,连片的稻田里“站立”着一个个“守护神”——螟虫诱捕器,横竖成排、间距均匀,近看像一个个白色的灯罩,实则里面放着一个诱芯,可以吸引二化螟等“自投罗网”,从源头上控制螟虫对水稻生长的危害。

在田间地头还密植着一排排高大的绿草引人注目,基地负责人陈小建说,这不是简单的杂草,而是特地从外地采购的香根草,可以有效诱集并杀害水稻螟虫,减少虫害。

“通过绿色防控,农药打得少,稻田里黄鳝、蚯蚓随处可见,生态又增效。”陈小建高兴地说,以前一季水稻要打6次农药,螟虫一次死不掉就打两次、三次……如今,改变了以往“有虫害就喷药、庄稼不旺就施肥”的传统种植观念。

溧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以前的单一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转变为多种绿色防控手段综合运用,能够大大降低农药使用量,不仅提升了专业化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种出来的稻米也更绿色、更安全。

绿色种植奖补激励,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有机肥替代化肥后,以前一季水稻需要施3—4次化肥,如今只需要插秧前施一次肥,后面就不用再追肥,节省了大量劳动力。”陈小建算了一笔账,仅在有机肥替代化肥上,加上区里的补贴,算下来每亩就省了50元。

据悉,2019年溧水区出台了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每年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资金,作为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绿色农药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轮作休耕等各方面的补助、支出。

绿色农药推广是基地创建的重要工作,基地创建以来,溧水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大绿色农药配供力度。“与农药供应商达成合作,以低于市场销售价近30%的价格给农户,中间的差价就由专项资金来补贴。”溧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门成立了绿色农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绿色农药“清单”,并落实绿色农药奖励政策。据悉,去年绿色农药推广项目补贴近100万元。

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政策里,对种植业、养殖业或者农产品加工取得有效绿色食品证书、有机产品证书等认证,都有相应的奖励政策。例如,当年新取得种植业有效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证书,且正常生产经营的,按照面积给予一定奖补。

“绿色认证”步伐加快,提高优质农产品占比

位于溧水区晶桥镇的南京溧水鸿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着500亩水稻,其敬鸿香米、敬鸿大米、于巷晶米今年刚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拿到认证后,市场价格也相应会提高,至少每亩可以增加500元的收入。”陈敬鸿表示,绿色食品的认证,可以让稻米赢得更多的市场认可。

目前,溧水已有38家农业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绿色食品面积3万亩;29家企业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有机产品面积2万亩。同时进行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2019年、2020年共6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凤水稻、晶桥水稻、洪蓝草莓、白马蓝莓、洪蓝水稻、白马水稻)已经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开展水稻5个、小麦2个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示范片面积89410亩,水稻平均亩产705公斤、小麦平均亩产461.44公斤。

溧水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溧水拥有绿色食品生产的良好生态和气候条件,真正把绿色农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水稻高质量发展水平,走上了一条提质增效、质量兴农的发展新路。

本组撰稿袁丹丹 图片来源溧水区农业农村局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