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特色村镇 > 正文

0

村子缺人缺钱,美丽照样绽放

来源:新华日报   2021-04-15 07:45:00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战略将全面推进。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包括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等。

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缺人、缺钱是一些经济薄弱地区面临的最大“拦路虎”。如何创造性地破解难题,因地制宜地让村子“美”起来,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记者在兴化市昌荣镇的多个村子采访,发现这个财力有限的乡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创造性做法很有启示意义。通过收集“金点子”等办法调动全民参与,引导社会力量出钱出力,昌荣镇的乡村面貌快速靓丽起来,下辖超一半的行政村拿到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特色田园乡村等10多个国家、省市级“金杯银杯”,也赚到了群众“口碑”。去年7月24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徐州召开,昌荣镇作为苏中地区唯一代表现场示范展示。

美丽乡村“百花齐放”,昌荣镇有什么秘诀?

村民当“设计师”,

美丽乡村绽放“土味情调”

阳春三月,沿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仁村村部南侧的农家小路向西,四面环水的连心岛上,绿树成荫,仿古式的凉亭更添田园气息。再向北走,就到了村里的“网红”打卡地——童趣园。很难想象,这个600平方米的园子,过去是猪圈、旱厕的所在,是村里最脏的地方。如今在这里,废弃坛罐、砖瓦装扮成假山、景观池,建起了秋千、竹屋等娱乐设施,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竟然引来一拨拨游客前来参观、休闲。

“这是从哪请来的设计师?”面对追问,村党总支书记姚德银自豪地介绍:“这都是我们村民捣鼓出来的!” 时间退回到3年前。昌荣镇组织镇村干部赴浙江学习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回来后又分批组织干部群众代表到泰州各市(区)学习。学习回来后,镇村干部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怎么干?外地的模式学哪个?镇党委书记邵国昱决定先“按兵不动”,带着干部们开始了一项新任务——到村民家中,与群众交心、听百姓意见。

宁静的水面上,漂荡着几艘装满稻米的小木船。云端深处,是百姓向往的高等学府……走进盐北村,这幅融入好村风元素的墙画引人注目。“这幅画的灵感,来源于镇村干部和村民们的多次商量。”盐北村党支部书记刘剑说,这幅画吸纳了村民们的意见,当然深受村民喜爱。仅有192户、651人的盐北万昌自然村,多年来走出了168名大学生,“宁可不建楼房,也要让孩子上学堂”成了最淳朴的村风。

整治空关房后的土地,打造成“微菜园”供认领,帮助村民省下一笔“菜钱”;绿化设计上,适当增加桃树、枇杷等果树,让村民在美丽乡村中享受到“甜蜜”……群众提出300多个“金点子”,逐步变成了昌荣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图景。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美丽乡村打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农民除了主动参与创意、设计,还义务出工800多个,无偿捐赠各类老物件200多件。这里的美丽乡村,也因而透出浓浓的“土味情调”。

“乡愁”作杠杆,

撬动民间力量共同参与

安仁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套石桌石凳静静伫立。

“你猜这套石桌石凳值多少钱?”村干部向记者抛出这个问题,还没等记者回答,就笑着伸出一根手指,“100万!”

这100万元是乡贤邹新木捐赠的。原来,邹新木偶然回村看到村里变了模样,忍不住勾起了“乡愁”,聊起来儿时在树荫下坐在石凳上纳凉的情景。村干部受到启发,随即买来石桌石凳安放在村头,并拍成视频发给邹新木。这让他很是感动,当即承诺捐赠1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全镇11个村(社区),过去有7个是经济薄弱村,想要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光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肯定是不够的,需要把社会力量尤其是乡贤的力量汇聚起来。”邵国昱坦言。

昌荣镇出台了在各村筹措乡贤能人捐款基数上镇财政再给予40%的配套政策,同时在各村设“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专款账户,充分调动村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昌荣镇是目前兴化市唯一以革命烈士命名的乡镇。该镇顺势打造的昌荣红色文化景区,成为了全民共建的又一个缩影。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是由一家企业的厂房和办公楼改造的。得知厂房在红色景区规划区内,企业主不仅主动退出,还从200万元的补偿金中拿出80万元支持家乡红色景区建设。3年来,全镇收到社会捐款超千万元。

共治做“抓手”,

让乡村的美丽“可持续”

公厕,堪称农村最脏的地方;公厕管理,也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顽疾。但在欣荣村,村干部却主动拉着记者去参观。白色墙面干净整洁,近距离站在公厕外,没有闻到一丝臭味。“公厕就在家附近,干净不说,还没有臭味,不信你闻闻!”78岁的村民戴金干刚“方便”出来,满口称赞。

美丽乡村建好是前提,管好才“可持续”。“管好”背后,昌荣镇还是沿用的老办法:全民共建。全镇每座公厕墙壁上都张贴一块管理牌,上面有编号、地址以及保洁员、巡查员的姓名和电话。保洁员是村里聘请的,巡查员由村干部和老党员担任,每天不间断巡查,确保公厕“白天有水冲,夜里有灯亮,全天无臭味”。如有村民反映“脏乱差”问题,巡查员得第一时间现场查看处理。

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愿的“小事”着手,近年来,昌荣镇改建公厕60座,新建公厕71座,村民3分钟内可就近如厕;在全镇范围推行垃圾分类,省级垃圾分类试点镇创建已通过市级验收;生活污水处理厂已有6个建成投入运营,4个在建;启动“幸福河道三年行动计划”,整治4条市级河段, 4条镇级河道,打造村级样板河23条……引导老干部、老党员组成“啄木鸟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实现共治共享。

推进最美庭院和整洁农户创建工作,更是昌荣镇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的“精彩一笔”。

宝宏村老党员吴宏建家门口和庭院内,都砌有一个小花坛,里面种满花花草草,常引来游客围观拍照。“没花几个钱,就平时花点时间打扫整理,家里干净整洁了,这心情也就跟着舒畅了。”老吴乐呵呵地说,“‘大家’和‘小家’都美了,美丽乡村才名副其实。”在最美庭院评比中,吴宏建的家被评为二星最美庭院。

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推进最美庭院和整洁农户创建工作,昌荣镇目前已评选出一星最美庭院131户、二星最美庭院80户、三星最美庭院53户、整洁农户576户。现在,许多跟吴宏建一样被评上“最美庭院”的村民,经常被村民请过去指导,小乡村里涌现出一批“庭院美容师”。

既要环境美,又要百姓富、民风好,昌荣镇打出一套乡村振兴“组合拳”:投入150多万元打造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招引年轻电商人才成立电商销售公司9家,将本地盐北优质稻米、唐子糁子酒、生态大闸蟹等农副产品销到全国各地;实施“一村一品一网店”工程,全镇从事电商网络销售人员从几十人增加到近300人,年销售总额超亿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2000元;建成百姓大舞台、百姓议事厅和百姓大食堂“三百场所”,创新推动红色影视作品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扬主旋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书”进百姓大舞台传唱好乡风、乡贤能人进百姓议事厅帮助化解矛盾、红白喜事进百姓大食堂等“四进”行动……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画面正徐徐展现。 记者 董鑫 通讯员 孙干院 卞玉祥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