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建设“农路+”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2023-10-13 09: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改善交通现状,不仅要打通大动脉,也要畅通微循环。一条好路不仅能给一地带去人气,更能带去财气,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让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江风荡漾、芦苇摇曳的开沙岛,自从打破交通壁垒,岛上的旅游文化愈加兴旺,如今这里成为长三角颇具魅力的旅游度假康养目的地。高尔夫球场、房车露营基地、洲际梦幻岛等热门旅游项目吸引着游客竞相打卡,沉浸式体验岛上慢生活。

近年来,通州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统筹谋划、配套衔接、高效推进,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农村地区旅游路、产业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乡村融合发展。2月25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公布2022年度农村公路品牌提升成效评选结果,通州区龙盛大道入围江苏“美丽农村路”样板路名单,通州区洋兴线入围江苏“平安放心路”样板路名单。今年,通州区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区,以“农路+”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农路档次,结合乡镇特色,高标准实施农村公路绿化、美化、亮化和文化工程,做深“路通八方·州聚万家”品牌内涵,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助力广大城乡居民致富奔小康。

乡村+振兴 畅通便民路网

8月20日,崭新的北二线农路顺利开放通车,有效提升整体道路承载力和通行能力,更便利周边群众出行。记者了解到,“北二线位于东社镇和金新街道境内,实施项目全长5.624公里。老北二线路面只有8.8米至9米宽,纵横向裂缝、网裂、车辙、坑塘、沉陷较为严重,路面平整度差、路面结构强度低。群众反映道路颠簸,不好走。”北二线大修增补工程项目经理葛小聪介绍,此次大修改造,路面拓宽至12米,完善道路两侧绿化,不仅提高通行舒适度及观赏度,还方便了金余村及东社镇产业园区及各个蔬菜基地的集散能力,加快了东社镇融入主城区的步伐,为乡镇振兴打下良好基础。“要想富,先修路。”乡村振兴千万条,农村公路算一条,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村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北二线,正是通州实现乡村振兴,百姓奔向新生活的幸福路、致富路之一。

近年来,通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持续发力,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农路资金超12亿元,实际管养农村公路3200公里,新建及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近7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61座,成功创建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两条共25公里,省级“美丽农村路”2条、省级“平安放心路”3条,省级农村公路管养示范镇1个、省级农村公路管养达标镇8个,区级示范村、达标村36个。如今的通州,一条条宽阔平整、平安美丽的“四好农村路”串联起14个镇(街道)231个村(社区),铺出一条条小康路、致富路、幸福路,为通州的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农路建好、养好、管好的前提下,配套服务跟得上,才能激发农路建成后的更多价值。为此,通州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打造全域公交格局,在南通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目标,“掌上公交”走入百姓日常生活,公交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各镇街全覆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标准,成功创成全省首批“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 。同时,农村物流发展不断升级,圆满完成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创建任务,打造形成区、镇、村“3+14+207”三级物流服务网点,全面实现“村村设点、户户通邮、快递到村”,有效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农路+文旅 谱写诗与远方

开沙岛上仅有一个开沙村,曾任村干部的刘德兴是土生土长的开沙岛人。他说:“童年记忆里的开沙岛是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江中小岛,村里的渔民常常通过摆渡去岛外采购生活用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10多年来,通州先后投资10多亿元,围绕“四好农村路”要求,在开沙岛先后建成东沙、开沙、横港沙,华能、球场等主次干道,总长30多公里。道路两旁种植樱花等10多种花卉苗木。目前,开沙岛已实现路中有景、景中有路。东沙大桥为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2021年获“水韵江苏”最美乡村桥单项奖。开沙大桥上舞动翅膀的小金人吸引众多年轻游客打卡。2020年,开沙岛上串联景点的开沙环线成为省交通运输厅推介的全省10条最美旅游线路之一。

“2020年,通州升级岛上的农路,建成开沙岛交游融合环线,总长20公里,全程沥青路面,一级公路标准。”通州区交通运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岛上环线的养护管理机制完善,设有路长制、党员示范岗和智能化管理制度,财政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路桥保洁采用机械化作业,养护部门定期开展检查。目前,开沙岛实现“农路硬化到景点、公共交通到村头、游客民宿到门口”的目标。运输户陆振亚原来在外地帮人家开车,他说:“岛上路畅通后,我就买了一辆大货车跑运输,每次出车回来,车就停在自家门口。”

8月20日,汽车驶过位于石港镇的文山路,路面宽敞、平坦,舒适度极高,两侧绿树成荫,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石港镇著名景点“渔湾水道”景区负责人王兵高兴地说:“文山路邻近景区,原来路况不好,破损严重,经常听到游客抱怨这条路不好走。现在文山路修好了,路况得到提升,两边的绿化也更美。等景区完成改造升级,必定游客盈门。”农村公路既连着民生基础,又连着经济发展。下一步,通州将继续发挥“四好农村路+”的引领作用,全力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区,通过创建带动沿线乡镇因路而美、因路而兴、因路而变,筑牢群众“致富路”“幸福路”,共绘新农村新时代画卷。

农路+产业 共筑致富道路

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带来的不仅是群众出行便捷、农村环境提升,产业也开始借力腾飞。近年来,通州大力推进产业路谋划和建设,政合路推动东社镇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创业路加速兴仁镇工业产业发展步伐。

“如果没有这条路,就没有我们这座厂。”在兴仁镇温桥村的通州瑞鑫机械有限公司宽敞的办公室里,该厂顾问、79岁的吴惠康说起门前的邓九路,激动不已。这个占地40亩的公司原本因为门前的路不好走,只能用小车一车车地接驳货物,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驳载起来更是困难重重。货物运不出去,资金吸引不来,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不到30人,曾一度面临倒闭危险。当四好农村路的“春风”吹进通州大地,原本不起眼的邓九路拓宽成为平坦、宽敞且连接兴仁镇、西亭镇、刘桥镇、十总镇、通州湾的大动脉,大型货车也可以畅行无阻。通州瑞鑫机械有限公司瞄准“四好农村路”带来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途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如今,该公司年收益达8000万元,拥有员工200多人,成为通州纳税百强企业。

在东社镇政合路边的横马村粮食仓库,种植户邱先生正组织工人将一袋袋包装好的大豆装车,准备运往浙江。“村里把仓库建在政合路边,也是考虑到交通便利,货车进出方便。”横马村党总支书记姜炜说,后期,村委考虑把仓库分租出去,增加村营收入;对种植户来说,将收获的农作物暂存在仓库,出货也方便。小高黄桃园负责人高洪伟也连连称赞,他说,政合路通车后,他与来自南通、苏州、上海、湖州等地的水果商的联系更紧密,“之前大家从杨港路走,经常堵车,耽搁时间。现在都走政合路,货车直接开到果园门口,太方便了。”修一条路,美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眼下,通州一条条美丽的农村道路,已然成为党和群众的连心路,并以“农村公路+”模式托起通州乡村振兴主轴线。俞 航 陈伟平 刘 雯 葛建霞

标签:通州;农村公路;乡村振兴
责编:蒋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