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宣城广德:从“门外汉”到“稻专家”看新农人的“致富经”
2023-10-31 09: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时下,正值单季稻收割的关键阶段,走进广德市祠山街道白桥村千亩单季稻基地里,放眼望去,金黄的稻浪沿着地平线翻滚,秋风徐来,到处呈现着一片好“丰”景。

稻浪之中,“新农人”杨胜清正驾驶着他的新伙计——“4LZ-6.0NAQ”农用收割机来回穿梭驰骋,不时张罗着工人灌装、运输,井井有条。很难想象,15年前他还是一个对种田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新农人”杨胜清驾驶农用收割机开展作业)

据了解,杨胜清起初在自家的18亩土地上种植水稻。但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杨胜清便计划着承包那些年迈不能耕种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田地种植。说干就干,通过土地流转、签订合同,杨胜清承包了80余亩田地,同年,他也成功注册了清林水稻种植家庭农场。

如今,发展农业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杨胜清迈开步子阔步走,开启了属于他的“粮业革命”。他不断向其他邻村种植大户虚心请教,并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农业培训,加上农业科技特派员经常上门指导,自己购置先进型号的插秧机、收割机,开展各项水稻农业作业,病虫害防治多半靠自己便能解决,种植水稻越来越熟练。

今年,杨胜清承包种植了500多亩水稻,其中再生稻150余亩,单季稻350余亩,头季再生稻平均亩产700公斤,每亩效益超过350元,单季水稻平均亩产750公斤,每亩效益超过400元,俨然成了一名“稻专家”。“咱们白桥村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连片肥沃、温度湿度适宜,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我要继续积攒种植水稻的好方法,带领父老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一个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杨胜清穿梭在田地里喜不自禁。

“现在的农业政策越来越好了,村里大部分年轻人也愿意回到家乡跟着杨队长学习种植水稻,一同探索提升水稻品质的好方法,我们村也正在加快建设布局合理、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稻谷烘干房,进一步减少稻谷产后霉变损失,助力农户们稻谷颗粒归仓,确保金灿灿的秋粮稳产大丰收。”祠山街道白桥村党委书记陈佳忍介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祠山街道白桥村稳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谋全年、看长远,致力于让“粮食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扎实推进农业增效与农户增收共同发力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缓缓拉开序幕!(余梦佳)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