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农业科技 > 正文

0

葡萄吃出“科技味儿”

来源:南京日报   2023-08-03 14:06:00

在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的一处葡萄种植基地,敞亮的大棚中竟然看不到泥巴地,一串串“穿”了“外衣”的葡萄整齐划一地悬挂在头顶上。“科技赋能,今年好几个棚都用上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种植大棚越来越漂亮了。”葡萄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说。

葡萄好吃藤难栽。记者了解到,丁庄村的葡萄种植已经不是传统的种植方式,不仅拥有大数据系统,还在种植设备上提档升级。这些被科技“武装”起来的葡萄,好看又好吃。

精准浇灌,精确到每一棵葡萄树

“我年年都来买葡萄,还喜欢到大棚里看看,今年这个大棚大变样了,不仅干净,走在葡萄藤下还不用弯腰。”在老方葡萄的大棚里,来自南京的冯女士一边看一边感叹,“以前都是泥巴地,现在地面这么平坦,葡萄罩在纸袋里也特别干净。”

记者发现,这个葡萄大棚的地面上铺了一层黑色透气薄膜,地面也不是坑坑洼洼的,跟以往的种植田地不一样。“这个棚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薄膜下面铺设了很多管道,灌溉系统直接通到葡萄藤下。”葡萄种植户方应明介绍,灌溉系统一启动,“水肥一体化”能够直接把作物所需的肥料随水分均匀输送到植物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可以大幅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大棚内,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垂下的小管子,“这是喷灌系统,在空中实现喷灌,降温的同时,也为植物补充了水分。”大棚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有些大棚种植了不止一个品种的葡萄,浇灌标准不一样,这个“水肥一体化”可以精准控制到每一棵葡萄树的灌溉量,比人工浇灌更省力更科学。

据悉,以前施肥都是采用人工施肥,需要挖沟、施肥、覆土、浇水等工序,如今只要开启机器,能实现根盘附近40厘米厚的土壤在一个小时之内打湿,节省肥料也节省了水资源。

已有51个品种,未来将研发新品种

夏黑、巨峰、美人指、金手指、白罗莎、阳光玫瑰……在丁庄村,早中晚不同阶段成熟的葡萄品种,目前包括试种在内的总共达51种。

最初是巨峰,2000年引进夏黑,2012年阳光玫瑰进入丁庄,近几年紫金红霞、妮娜皇后等新品种陆续落地,现在从6月到10月丁庄村都有葡萄上市。“巨峰葡萄种植时间最久,面积最大,自然成熟的果子风味独特,入口爆汁,广受消费者欢迎。阳光玫瑰因精细化管理获得优良的品质,其香味浓郁,果粒饱满,入口爽脆,是冲击中高端市场的绝佳利器。”在丁庄葡萄文化主题馆,茅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葡萄的品种多样性大大发展了采摘经济,增加农户收入。

在老方葡萄的示范大棚中,就种植了阳光玫瑰、巨峰、夏黑等数十种葡萄。据介绍,传统巨峰葡萄的亩均收益在1.5万—3万元,阳光玫瑰收益高的能达到6万—15万元。目前,丁庄村最贵的葡萄是妮娜皇后,粉红色的果子颜值超高,据称曾卖过980元一串的高价。记者了解到,妮娜皇后还在试种阶段,由于比较“难伺候”,目前产量并不高。“上色比较困难,种了两年了,还在研究中。”一位种植户说。

“葡萄产业研究院即将成立,未来研究院将聚集一批科技研发人才,进行葡萄新品种的实验研发、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茅山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大数据统一管理,节约30%以上的成本

在丁庄葡萄合作联社分拣中心,新建设的两条分拣生产线已经初具雏形,工人们正忙着进行组装和调试。中心质量管理负责人吴阳介绍,新增设的两条分拣生产线是为巨峰葡萄和阳光玫瑰量身定制的,投入使用后,将极大提升分拣效率。

新的分拣生产线安装了称重组合平台,实现批量称重,自动匹配最优组合。“比如说5斤,最接近这个数值的葡萄会自动弹跳亮光,我们就知道哪些葡萄是最接近这个数值的,加快了分拣称重的速度。”吴阳解释说。

分拣中心吞吐量达到每天20万公斤,比传统分拣量提升5倍。“合作联社拥有一套大数据系统,丁庄村所有种植户的信息都录入在内,各家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以及葡萄成熟情况等,都一目了然。”茅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统一采购、产品的统一销售,总体可以节省30%以上的成本。记者 陈燕飞 通讯员 刘亚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