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研发低GI值稻米
来源:新华日报
2021-12-01 13:51:00
普通大米的可吸收蛋白在5%左右,难以满足慢性肾脏病的低蛋白饮食需求。如何让以米饭为主食的肾脏病、糖尿病患者以及糖不耐受的庞大消费群体都能吃上一口米饭?近日,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杨杰研究员团队发布消息:该团队历时近10年,成功培育出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的功能稻米产品。
杨杰介绍,我们每吃一种食物,餐后的血糖都会有变化,高低值就是GI,区分GI的高低关键看吸收的快慢和吸收的多少。低GI水稻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低吸收、消化慢,引起餐后血糖反应小,需要胰岛素相应的就少,避免了血糖的剧烈波动,既可防止高血糖也可以防止低血糖,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水稻精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和淀粉,分别占6%和90%。蛋白主要为可消化利用的谷蛋白,占80%,还有球蛋白10%,其它是不可消化的醇溶蛋白等。相对于动物蛋白,代谢植物谷蛋白会增加肾脏负担,延缓病情,因此,团队利用分子育种等技术培育的低蛋白含量的水稻产品“低谷1号”,其蛋白含量仅为2%左右,其中的可吸收蛋白也比以往降低了20%,适口性好。
功能稻米市场前景如何?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人数居世界第一,约有1.8亿确诊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我国发病率在10%左右。以糖尿病患者为例,如1个人1天消耗0.15公斤大米,1年相当于消耗50公斤大米,扩大到10万人,年产值就可达3亿元。 记者 张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