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中国江苏网>现代农业 > 农业科技 > 正文

0

徐州:数字“弄潮”乡村振兴,智慧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中国徐州网   2021-10-28 12:26:00

随着智慧农业逐步推广,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场景已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再到收割全流程的现代化农业场景,用一个词说,这叫“藏粮于技”。“藏粮于技”让种田的成本降低了,效率提高了,产量也提升了。

时下,江苏徐州新河镇袁场村的5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里稻穗低垂,丰收在望。在广袤的稻田里,一个个或黄或白的塑料装置,格外引人注目。新河镇袁场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吕凌波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捕虫装置,可以有效防治蛾子等虫害,避免了农药治虫。

除了智能除虫设备,记者还发现田间水位可通过智能闸门来调控。新河镇袁场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吕凌波介绍:“技术人员设置好数据,比如稻田里水位为10公分,如果降到8公分,物联网系统会自动发送命令,开启进水闸门,达到10公分后,系统会再发送一个命令关闭闸门。”

而实现这种功能主要依靠的是在田间安装的各种传感器。目前,这片500亩的水稻田里竖着20余种共60余个传感器,包括病虫害传感器、水质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等等。这些传感器能够采集田间的各种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提前给种植户发送预警。“我们没用这些装置种田前,每亩地产量只能达到五六百斤,自从用了这些智能设备后,亩产能达到800斤。”新河镇袁场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吕凌波告诉记者。

科技种粮,不仅增加了稻谷产量,还提升了稻米质量。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五届“江苏好大米”评鉴推介会上,该基地生产的“苏润禾邦”有机大米荣获银奖。好口碑,也带来了好收益。徐州新河镇袁场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吕凌波说,基地每年稻米总产量达20余万斤,主要销往徐州各大超市,基本上供不应求,价格可以卖到18元一斤。

此外,有了科技助力,基地用工人数也大幅降低。500亩稻田只需5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田间管理作业,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财力。

科技的进步和农业转型需求,共同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云”科技、大数据、精准气象、遥感观测、水肥一体等智慧服务,让种地变得更轻松。近年来,徐州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渗透融合,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让传统农业走向了高质量发展道路。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