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增255名“乡村教授”
江苏省人社厅8月27日发布消息,2021年度江苏乡土人才高级职称评审日前结束。经专家评审,255名乡土人才通过评审,其中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72人、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183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江苏乡土人才总量近千万,在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成为江苏人才队伍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据了解,今年江苏乡土人才高级职称共收到申报材料459份,经审核,414人符合条件,其中,申报正高级职称的109人、申报副高级职称的305人。
“我大学毕业后回乡种了13年桃子,有了不错的经济收入,但这个高级职称是对我扎根农村最好的回报。”说这话的是无锡市阳山镇果多多水蜜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晓波。今年40岁的吴晓波本科毕业后回乡推广水蜜桃生态种植,带动周边桃农种出健康、安全、口味好的水蜜桃,她种植的水蜜桃还曾获得阳山镇桃王奖。吴晓波表示她要把获评高级职称的消息告诉乡亲们,让更多人坚信知识在农业种植中的重要作用。
评上正高职称让学历不高的60后沈春雷带徒的底气更足。来自江苏广兴集团的沈春雷17岁开始学做瓦工,深耕建筑行业40年,在墙体砌筑、屋面防渗漏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其独到的斜坡屋面结构防水技术让竣工工程屋面渗漏返修率一直保持为零。凭着执着、专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了从普通瓦工到省企业首席技师的人生跨越,曾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三带”名人等多项荣誉。以沈春雷名字命名的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吸引了20多名技术工人。“虽然我技术过硬,但很多人学历比我高,有了正高职称后我指导他们更加名正言顺了。”
“没想到我做二胡也能做成教授!”得知自己获评高级职称,无锡市聚弦堂乐器有限公司二胡制作师卜广军难掩喜悦之情。卜广军多年来坚持研发绿色二胡,积极寻找、使用蟒皮替代品,成功制作出合成纤维仿生皮二胡,同时解决了乐队演奏时的音乐统一度问题,并出口多个国家,先后被评为省“三带”名人和无锡市优秀乡土人才。
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介绍,通过持续开展乡土人才职称评审,把德艺双馨的优秀乡土人才推荐出来,赋予他们“乡村教授”头衔,既能提升乡土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激发乡土人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更能拓展乡土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激励乡土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上更好发挥“传帮带”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江苏两年前在全国率先建立的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畅通乡土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评价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人员:一是技艺技能类,包括从事技艺技能的土专家、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二是技术应用与推广类,包括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业专业技术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等行业中具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三是经营管理类,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以及从事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业、农副产品销售业、乡村规划管理、观光休闲农业、乡村生态旅游业、农村电商和其他涉农新业态人员,涵盖了乡村振兴相关人才需求的方方面面。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江苏今年对乡土人才职称评审资格条件进行重新修订,着力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限制,重点围绕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带动能力等维度展开评价。记者了解到,在通过人员中,既有海归硕士,也有高中学历人员,既有行业大师,也有后起之秀,既有种粮大户,也有民间艺人,囊括了技艺技能、技术应用推广以及经营管理等领域的20余个细分类别。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红芳